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篇 |
综合类 | 35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40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9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某660 MW机组超超临界机组高温再热器出口管道发生线状偏离,部分恒力弹簧支吊架已处于极限位置。分析管道线状偏离的原因,并且结合位移-荷载测试,通过模拟对运行状态下管道的应力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量恒力弹簧支吊架荷载偏差度及恒定度显著超标,管道冷态位移与现场实测偏离值相吻合;模拟得到运行状态下的管道一次应力、二次应力普遍增加,并且部分节点的二次应力超过允许值。管道弹簧支吊架荷载性能不达标,造成管道自重与支吊架承载能力不匹配,是管道发生线状偏离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不合格支吊架进行更换,同时加强管道支吊系统的日常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圆截面细柔结构在高雷诺数下的升力系数和斯托罗哈数,对一座210 m高的混凝土烟囱进行了风压、风速现场实测.在该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统计总结已有现场实测结果,研究不同实测结果差异显著的原因,分析不同雷诺数和湍流度下升力系数和斯托罗哈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升力系数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跨临界雷诺数范围内,湍流度引起的升力系数在数值上近似是纵向湍流度的40%,漩涡脱落升力系数随着雷诺数的增大依次呈稳定、增大、减小再稳定的变化趋势,而斯托罗哈数主要集中在0.22附近,不随雷诺数和湍流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3.
渗透性直接决定了有害物质在混凝土等水泥基材料中的传输速度,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指标。基于水泥浆体三维孔隙结构和压汞试验数据,分别采用Katz-Thompson方程和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计算水泥浆体试样的渗透率,并与气体渗透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硬化水泥净浆气体渗透率测试结果为3.82×10-18~7.29×10-18 m2;Katz-Thompson方程的预测结果仅具有数量级的准确度,不能真实准确地预测水泥浆体孔隙结构的渗透率;格子Boltzmann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水泥浆体的本质渗透率,为4.88×10-19~15.48×10-19 m2;气体渗透测试结果比模拟结果高约2~10倍,表明水泥浆体中毛细孔依然是渗透的主要路径,而气孔和微裂缝仅在局部起到了提高气体渗透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快速增长,网络中通信设备的在线状态预测对于提升运维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场景中,设备工作数据来源复杂,往往存在数据维度高、特征稀疏且模式重复等问题,导致传统的预测方法性能非常受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LSTM(长短时记忆)模块的设备状态预测模型。模型训练分2阶段进行,保证注意力机制能够通过端到端学习对原始特征进行充分降维并提取出最相关的信息进行状态预测。基于电力通信网络真实运维数据进行一系列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设备状态预测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106.
基于高频底座测力天平风洞试验数据得到了格构式塔架顺风向一阶振型广义荷载均方根系数和广义荷载谱解析模型,并从修正线性振型广义荷载谱的角度推导了一阶振型广义荷载谱修正方法和高阶振型广义荷载谱表达式,进而利用推导得到的广义荷载谱,计算了3种典型格构式塔架气弹模型的顶部加速度均方根响应,通过将计算结果和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数据对照,分析了振型修正对风振响应的影响和高阶振型、气动阻尼对风振响应的贡献,并得到了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07.
为分析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效应,设计并制作了输电塔—线体系完全气弹模型,通过风洞试验测试了不同风速和风向角下单塔沿高位移响应、导线线端张力作用下的绝缘子动应变,导线1/4、1/2和3/4跨位移响应以及挂线后输电塔沿高位移响应。结果表明,输电塔挂线与不挂线位移响应随风速递增,且塔顶位移变化显著;强风作用下导线发生明显的风偏振动;挂线后输电塔线体系振动呈非线性耦合特性。重现了输电塔在极限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毁现象,与实际破坏模式相符。可见通过对输电塔进行局部优化,可在增加少量构件的情况下,使倒塔极限风荷载得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以巴基斯坦某城市输电工程的设计实践为基础,通过实例计算,比较中国标准DL/T 5130-2001、欧盟标准BS EN?50341-2012、德国标准UNE-EN 50341-2-4-2019三个标准对钢管杆位移规定的差异,研究发现DL/T 5130-2001、UNE-EN 50341-2-4-2019对钢管杆变形限制相比BS EN?50341较为严格;从受力的角度,阐述了钢管杆变形时表现出的二阶效应特征;对主杆锥度、直径、壁厚、主杆截面型式对钢管杆变形的影响进行参数化分析,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这些因素对主杆变形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