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篇 |
综合类 | 35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40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9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静力和动力两种方法研究了一个大跨越钢管混凝土输电塔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力学性能,包括:1) 建立了精细的输电塔和塔线体系两种有限元模型以及输电塔材料的非线性模型;2) 将由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按第一阶振型分配到有限元模型的各个节点上,一步步增加节点力,使材料逐渐进入塑性状态直到计算不能收敛为止。静力分析表明:结构失效是由于薄壁钢管单元失效造成的,而钢管混凝土单元还没有失效,结构的极限荷载由薄壁钢管单元决定;3) 利用时程法进行罕遇地震下的输电塔弹塑性分析。动力分析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塔上许多单元很快就进入了塑性,在最后时刻,有一定数量的薄壁钢管单元已经破坏,但钢管混凝土单元没有出现破坏的情况,该塔能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两种方法都显示塔的中部是结构的薄弱处。 相似文献
52.
53.
54.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和自振频率的降低,二阶振型对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贡献增大。通过大量算例分析了二阶振型对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的贡献,计算结果表明,二阶振型对超高层建筑横风向动力位移响应的贡献较小,但是对高层建筑横风向加速度响应的贡献不容忽视,在对超高层建筑抗风舒适度评估时,应该考虑二阶振型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基于风洞试验数据和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考虑二阶振型贡献的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简化计算式。将提出的简化式计算结果与积分计算结果比较,其误差在5%以内,证明了该计算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5.
输电塔挂线和不挂线情况下的气动阻尼比是精确进行其风振响应评估的重要参数。基于完全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试得到的位移与加速度响应时程,结合使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小波分析和随机减量方法(random decrement technology,简称RDT)以及Hilbert变换识别了输电塔在挂线和不挂线情况下各阶振型结构阻尼比和气动阻尼比,分析输电塔在挂线和不挂线情况下结构阻尼比和气动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输电塔挂线时的结构阻尼比比不挂线情况要大;输电塔的气动阻尼比随各阶振型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在试验风速条件下气动阻尼比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6.
57.
为研究高压输电塔-线耦联体系与输电塔架的风振动力响应特点,以某典型500kV高压输电线路结构为原型,设计制作了单塔与塔-线体系的完全气弹模型,进行了多个风向角、多级风速下的单塔和塔-线体系在紊流风场中的完全气弹模型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紊流风场中,输电塔结构的顺风向响应和横风向响应处于同一数量级,塔-线体系与单塔相比,其风致敏感性增强,塔-线模型中输电塔的振动较单塔振动复杂,塔顶位移响应较单塔增加幅度较大,强风时塔-线体系的耦合振动现象较为明显,其振动响应表现出非线性系统特有的动力现象,振动过程中系统自振特性不断变化,风致振动激起了线性系统未有的振动频率。输电塔-线体系的结构设计需合理考虑输电塔与输电线的耦合振动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薄壁钢梁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对薄壁钢梁的稳定分析,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1.0对设置交叉加劲肋的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大量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φb进行修正,提出交叉加劲肋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φc,最后给出了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弯扭屈曲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9.
武汉体育馆钢结构屋盖风振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武汉体育馆结构动力特性表现为频率低且分布密集、阻尼小,因此研究多振型以及振型交叉项对风振响应的影响,会为其结构抗风安全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在风洞试验数据和结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使用频域方法编写了屋盖结构的风振响应计算程序,首先计算出广义位移协方差矩阵,然后根据参与计算的振型数量和是否考虑振型交叉项的影响,计算出均方根位移响应与内力响应.对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屋盖结构的不同部位,振型与振型交叉项对风振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振型对响应的贡献与振型位移以及脉动风荷载在该振型上所产生的能量有关;广义位移协方差可以表明振型间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决定了振型交叉项对风振响应的贡献;可以利用振型应变能来选取风振响应计算中所需要考虑的振型阶数.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