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篇 |
综合类 | 35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40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9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结构的风致振动使得结构产生围绕平均应力的脉动应力 ,它能导致结构的疲劳累积损伤 ,可能造成结构在低于设计风荷载的各种水平风荷载往复作用下而失效。由于风荷载是钢塔架等钢结构的主要荷载 ,风荷载作用下上述结构的疲劳寿命预估因而是至关重要的。在作了一些简化假设后 ,得到了钢塔架疲劳寿命。由于塔架结构的顺风向响应为宽带过程 ,在考虑了窄带共振响应和宽带背景响应后 ,用等效窄带法得到了其疲劳寿命的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一个疲劳寿命计算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62.
63.
按照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推导输电线路线条和塔身角度风荷载通用计算公式,并与DL/T 5154-2012、IEC 60826-2016、ASCE 74-2009、EN 50341-2012四种规范角度风荷载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EC 60826-2016、ASCE 74-2009、EN 50341-2012均不考虑顺线路方向的线条风荷载,其计算公式与理论公式一致,与DL/T 5154-2012计算方法差异较大;DL/T 5154-2012、IEC 60826-2016、EN 50341-2012中关于塔身角度风的计算方法相同,与ASCE 74-2009有较大差异。建议按照通用公式计算线条角度风荷载;按DL/T 5154-2012分配系数计算塔身角度风荷载。 相似文献
64.
65.
基于弹性桩的"m法"理论,推导输电线路中空大直径挖孔基础(以下简称"中空基础")新型基础的位移、转角、剪力和弯矩统一表达式,借助matlab数值软件,结合不同地质条件及约束边界方程,对推导公式采用荷载传递矩阵法求解,并编制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程序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讨论空腔直径和位置对其受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文提出的中空大直径挖孔基础计算方法精度高,且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性较好;(2)中空基础的空腔大小、空腔布置位置对其受力和变形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6.
67.
大跨越导线动张力计算和模型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正确认识塔线耦合力等效应理论基础的导线线端动张力,保障线路安全运行的工程需要,在考虑导线初始垂度和抗拉刚度情况下,建立了导线自由振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用连续化超越函数解法,将导线自由振动曲线形式分为正对称和反对称两类模态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导线动张力成分仅由在平面内对称模态振动引起。将导线不平衡合力对各阶正对称模态幅值求导后为零,联立后求解,即可得到各阶正对称模态幅值,使叠加后的正对称模态与导线实际振动更逼近。将导线在平面正对称基本振型参数规一化后,推导出了导线线端动张力的近似计算公式。对某实际工程的近似公式计算结果与气动弹性模型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的一致结论说明了动张力近似公式计算结果准确,导线振动过程中线内动张力与初始张力数量级相同。因此,可得出这样结论,导线在实际振动过程中,线端张力变化很大,尤其导线产生低频大振幅舞动时,应慎重考虑由此引起的导线首先失效隐患。 相似文献
68.
解决目前输电塔原状土基础采用剪切法抗拔计算中系数A1和A2的取值问题,依据土力学理论建立抗拔土体极限平衡方程,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推导剪切法抗拔计算中系数A1和A2的理论计算公式。重点探讨系数A1和A2的取值特征及其随内摩擦角?准和基础深宽比H/D的变化规律,通过与规范(DL/T5219-2005)和技术导则(Q/DG2-T03-2007)送审专题报告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抗拔承载力计算可能存在的问题,得到一些关于系数A1和A2的取值结论,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简要介绍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抗风可靠性分析的概况,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失效形式和安全界限,几种主要的抗风可靠性分析方法和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