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95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6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氯化聚乙烯 (CPE)是聚氯乙烯 (PVC)最常见的增韧改性剂。虽然CPE的加入能使冲击强度大大提高 ,但增韧使PVC原有的宝贵刚性强度受损 ,加工流动性及抗热变形性也进一步恶化。研究表明[1~ 3 ] ,添加小份量的有机刚性聚合物粒子如SAN(聚乙烯 丙烯腈共聚物 ) ,UPS(超细聚苯乙烯 )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能提高PVC韧性体(PVC CPE)的抗冲击性 ,并保持基体拉伸强度不受损害或同时得到改善。刚性有机填料 (rigidorganicfiller简称ROF) ,多指刚性有机聚合物 ,为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用于工程…  相似文献   
82.
C元素掺杂TiAlN涂层的增硬机理尚不明确,为了揭示C元索对涂层硬度的作用规律,采用阴极电弧离子镀膜技术在316不锈钢表面制备C原子比率分别为0%、3.87%、9.24%、14.76%、20.57%、25.90%的TiAlCN涂层,通过试验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从原子量级角度阐述C掺杂对涂层硬度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原子会置换TiAlN晶胞中的部分N原子形成TiAlCN固溶体相:随着C含量的增加,涂层硬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含量为14.76%时,涂层中Ti-N键转化成为Ti-C键的数量达到饱和,硬度达到最高值31.60GPa;当C原子含量高于14.76%时,涂层中出现类石墨结构,且随着C含量的增加,sp^(2)层状结构增多,在抵抗外界压力时石墨层发生侧滑,涂层硬度降低;第一-性原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C含量从0%增加到15.625%,涂层硬度逐渐上升是由于共价性较强的Ti-C键逐渐增加。阐明C元素掺杂对涂层硬度的作用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超硬涂层的工艺设计和生产。  相似文献   
83.
采用插层聚合法将有机蒙脱土(OMMT)引入TDE-85/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DED-DM)固化体系中,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OMMT改性前后固化体系的非等温固化动力学,采用Ozawa和Crane公式计算了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确定了固化工艺;研究了OMMT含量对固化物插层效果、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失重过程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MMT的加入使体系固化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略有升高,这说明OMMT对体系的固化反应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不改变固化反应机理。质量分数为1%~3%的OMMT在树脂基体中分散良好,实现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4.
本文采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多孔钛氧化膜层.室温条件下,分别采用200 V、230 V、260 V、290 V、320 V和350 V恒压模式以0.5 mol/L磷酸溶液作为电解液进行微弧氧化实验.FESEM形貌分析表明不同电压下,微弧氧化法制备出的氧化膜层均能观察到多孔结构,孔径尺寸分布随施加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随...  相似文献   
85.
周琼  王浩东  张博  陈宗道 《食品科学》2010,31(22):216-220
通过单因素、部分因子、Box-Behnken 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1.92℃、反应时间13.15h、淀粉乳体积分数14.24%、酶用量4.20%、酶配比(m糖化酶:m淀粉酶)4:1、pH4.4 为最佳工艺参数,此时微孔淀粉的吸水率156.01%。  相似文献   
86.
周琼 《中国冶金教育》2010,(3):74-76,92
RAE科研评估是英国政府通过英国高等教育拨款机构对英国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一种评估制度。英国RAE评估实行多年,已成为英国政府和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对RAE科研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优势及劣势。  相似文献   
87.
调水工程渠道非常工况运行时,上下游闸门突然关闭,将导致水面产生波动.用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推导了下游闸前最大壅水高度计算公式.该公式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88.
1前言天然河道、人工渠道中过水断面上的压强P、平均流速u、以及流量Q、水位z等水力要素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流动,称为明渠非恒定流。非恒定流产生主要是因为流场边界条件随时间变化和水体自身的不稳定引起。对明渠非恒定流的计算是为了正确估计这些水力现象发生时水位、流量、流速等水力要素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出于受地形、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调水工程往往需要采用明渠和有压管道相结合的形式;明渠中的非恒定流往往是由闸门或泵站的开启和关闭等人为因素导致:与天  相似文献   
89.
黑臭水体已成为最亟需解决的城市水环境问题。有机污染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关键因素,但有机碳源对黑臭现象形成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文中以淀粉为有机碳源、实际黑臭水样为菌液,在封闭静态微生态系统中模拟水样黑臭现象形成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水样黑臭现象形成受微生物驱动,适宜的菌液比为1∶250,在该菌液比下有机碳源[淀粉,以总有机碳(TOC)计]质量浓度≥100 mg/L时,水样出现黑臭现象。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样黑臭程度(色度和臭阈值)与有机碳源浓度显著正相关,而溶解氧(DO)与有机碳源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r2=0.98),说明有机碳源是水体黑臭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水样中DO、Fe2+、S2-和FeS浓度变化,表明试验条件下有机碳源对水样黑臭现象形成的影响机制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碳源消耗水中大量DO,导致水样在缺氧还原状态下易产生FeS和H2S等致黑、致臭物质。  相似文献   
90.
高层住宅层数多,合理的进行竖向分区对于节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某高层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从技术、经济、安全等角度对该小区的供水分区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达到优化给水竖向分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