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88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牛奶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是八大食物致敏原之一,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何实现食物中牛奶过敏原的快速,准确筛检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牛奶主要过敏原为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其检测方法有电泳法、色谱法、酶联免疫实验(ELISA)、传感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LC-MS/MS)、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等。本文就其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食品中牛奶过敏原的检测提供技术方向,以便保障牛奶过敏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2.
微囊藻毒素(MC-LR)在太湖螺蛳体内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环太湖水域微囊藻毒素(MC-LR)在螺蛳体内的积累情况,实验模拟螺蛳生长环境,对养殖水人为添加毒素,按毒素质量浓度分为低毒组(8μg/L)和高毒组(80μg/L),实验为期50d,每隔10d进行取样,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对螺蛳可食组织、不可食组织的MC-LR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织均有藻毒素积累,可食组织中MC-LR积累量缓慢持续上升,不可食组织中MC-LR积累呈波浪形上升;不可食组织(MC-LR含量最大值为14.94μg/kg)对MC-LR的积累能力明显大于可食组织(MC-LR含量最大值为2.49μg/kg);高毒组螺蛳体内MC-LR的最大积累量是低毒组的6倍。根据WHO藻毒素的限量标准(1μg/L)推算出螺蛳可食组织MC-LR积累量属安全范围,但仍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3.
粮油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油食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深度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民健康。粮食和油料中营养组分丰富及其多尺度结构复杂,且加工方式多变,进而影响粮油食品的感官、安全特性和消化吸收、营养健康效应。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粮油食品发展现状及产业战略意义,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加工与制造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从粮油食品的加工过程控制,营养组分多尺度结构变化与结构重构,多维度品质特性调控3个角度,系统解析基于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精准加工的结构基础与调控机制,重点探讨粮油食品中主要营养组分的加工适应性、互作机制,粮油食品加工对感官品质、健康品质和安全品质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多维品质与加工过程构效关系与关联调控机制等制约粮油食品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以期建立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精准加工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新型绿色加工策略,为创制感官、安全和健康品质协同提升的营养健康粮油食品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我国粮油食品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4.
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前言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及食品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新型动植物转基因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转基因植物的高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转基因食品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犤7犦。转基因食品又被称为基因工程食品,因其不同于传统食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很多专家指出,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概况、危害分析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5.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谷物中DON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各检测方法的参数,HPLC方法最低检出限为52μg/L,加标回收率为78.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8%,精密度很高;ELISA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μg/L,加标回收率为104%,RSD为5.8%;金标试剂条检测可做出一个标准的颜色反映系列,重现性很好,最低检出限为1000μg/L,加标回收率也很高.金标检测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现场检测,是未来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
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方法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秀兰  赵晓联  汤坚 《食品科学》2004,25(7):128-131
通过ELISA检测,对多种溶剂提取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对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大米样品,50%丙酮,水溶液和50%甲醇,水溶液提取效率最高,0.1、1、10μg/kg三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0.4%~140%,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很好,相对标准偏差2.99%-9.61%。  相似文献   
87.
免疫分析法检测无色孔雀石绿研究 Ⅰ人工抗原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免疫分析法检测水产品中无色孔雀石绿残留,研究无色孔雀石绿人工抗原的制备及其鉴定。方法用混酸法对无色孔雀石绿进行衍生化,连接上氨基基团,再经重氮化法与载体蛋白相结合,制备人工抗原。结果对无色孔雀石绿中间合成产物的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氨基产物中,无色孔雀石绿占51.83%,单氨基加成的无色孔雀石绿产物占40.48%,二氨基加成的无色孔雀石绿产物占7.69%。采用紫外法和Bradford法测定,人工抗原中无色孔雀石绿与载体蛋白的结合比为18∶1~23∶1。结论合成的人工抗原属于高质量的人工抗原。  相似文献   
88.
包装是食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降低果蔬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损耗,还能实时评估果蔬的品质变化。借助包装作为递送和指示载体,已开发多种应用于果蔬贮藏的功能性包装,在改善果蔬贮藏环境和监测果蔬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总结活性包装和智能包装两类新型功能性包装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对功能性果蔬包装未来的设计与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新型果蔬包装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9.
选取水蜜桃、油桃、蟠桃及黄桃4 种桃为原料,以ZipTipC18微量层析柱为纯化工具快速分离纯化果皮及果肉中的桃过敏原蛋白Pru p 3,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纯化方法获得的产物为桃过敏原蛋白Pru p 3,蛋白纯度为95%。该方法为桃过敏原蛋白Pru p 3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0.
李耘  孙秀兰  王加生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8):136-151
目的:本文旨在预测和评价低剂量、亚慢性下共暴露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微囊藻毒素LR(MC-LR)诱导肝癌以及肝损伤联合效应的强度及趋势,阐述膳食暴露场景下AFB_1+MC-LR诱导联合肝毒性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及阈值空间,为制修订限量标准等科学管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采用CI模型模拟结合合理外推,预测低剂量、亚慢性下AFB_1+MC-LR诱发小鼠肝癌的联合风险,同时结合5项典型生化靶标在血清及肝脏表达,初探肝损伤联合效应及规律。结果:当共暴露组AFB_1+MC-LR在0~20 mg/kg体重范围,小鼠肝癌CI指数概率在0~1.5范围,表明患癌风险主要表现为弱拮抗、弱协同或加和效应,其中弱加和和弱协同效应概率相对更高;等发生率比的共暴露组,血清和肝脏中5项生化指标总体表达均略高于单一组(P0.05)。主成分分析证实协同效应概率相对更高;而非等发生率比的共暴露组,血清中除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外,共暴露组中任意单一组剂量变化会影响联合毒性表达(P0.05),而肝脏共暴露组中单一组剂量变化会极显著影响联合效应表达(P0.001)。结论:低剂量、亚慢性下AFB_1+MC-LR诱导肝癌及早期肝损伤主要呈现弱协同效应,单一毒素含量变化可能会显著影响肝损伤联合效应,在标准制定及监管中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