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55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针对采用扁锚体系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宽幅空心板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对腹板竖置扁锚的孔道摩阻损失与张拉控制、单根张拉相互影响及锚具静载锚固性、预应力束张拉中的侧胀力、锚下局部应力、孔道灌浆工艺,以及梁体瞬时拱度、长期拱度和梁体的结构性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该类结构的改进设计构造和施工工艺建议,验证了宽幅空心板的抗裂安全度和极限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6片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试验研究,以内支座相对受压区高度和预应力配筋指标为参数,得到了加固梁的变形和体外筋应力增长规律,加固梁的跨中变形与体外筋的应力增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且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加固梁在极限荷载下的内力重分布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13.
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合装配式联肢墙中普通钢筋与预应力筋的布置及其面积比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合装配式联肢墙和直接装配式联肢墙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联肢墙具有"自恢复"的性能,卸载后残余变形小,非线性变形集中于连接区域,震后易修复,与直接装配式联肢墙相比,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和较高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刘耀民  孟少平 《建筑技术》1998,29(12):828-829
@刘耀民@孟少平@朱洪友@李金根¥机械部第四设计研究院青岛澳柯玛日用电器综合厂主厂房平面尺寸为126m×126m。为适应厂房多功能及工艺更新的要求,底层柱网为9m×18m,二层柱网为18m×18m。二层楼面使用活载为8kN/m2。主框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相似文献   
15.
李霆  孟少平 《建筑技术》1998,29(12):829-830,833
海口美兰机场航站楼一期工程处于强震区,故采用有粘结预应力,以利于抗震。由于预应力次梁跨度较大,且连续梁为不等跨,与之相连的主梁中会引起较大扭矩,主梁抗扭问题不容忽视。肋梁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张拉某根梁时相邻梁位移的影响约占张拉大梁位移的15%,而对间隔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采用7种不同的粘结树脂,通过2批双剪试件的拉伸剪切试验研究了拉挤成型玄武岩纤维复合板与后浇混凝土湿粘结界面的力学性能,并将其与在既有混凝土表面外贴FRP形成的干粘结界面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两者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有效粘结长度、粘结滑移关系、界面断裂能以及粘结破坏机理,深入地研究了湿粘结界面的性能.结果表明:湿粘结的粘结强度仅为干粘结的1/2~2/3,但2种界面的有效粘结长度相差不大.最后,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适用于湿粘结界面的剪切滑移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刘烨  王春林  孟少平 《工业建筑》2020,(1):12-15+98
基于已经开展的新型耗能杆增强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建立了Open Sees分析模型。首先,通过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节点承载能力和自复位特性。其次,随着附加耗能杆所用材料的屈服点的增加,新型耗能杆增强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承载力与耗能能力增加,具有较低屈服点的耗能杆能够较早地为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提供耗能能力;最后,与采用附加软钢耗能杆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相比,当采用铝合金耗能杆时,虽然节点的承载力基本保持相同,但是节点的刚度和屈服点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某钢筋混凝土锯齿形排架结构设计中柱子截面取值偏小导致结构不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的原因。将锯齿形排架与一般排架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在锯齿形排架结构设计中不能将七字梁部分简化成链杆进行计算。针对工程特点制定了仅加固边柱的经济有效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恢复功能结构的理念, 提出新型自复位预应力预制节点(PTED节点), 该节点通过预应力筋和高强摩擦螺栓将预制梁、柱和耗能角钢拼接在一起形成节点, 预应力筋、梁、柱和耗能角钢可看作节点的组件。为了研究节点组件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进行了系列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首先对PTED边节点进行试验, 研究PTED节点整体的抗震性能, 然后用新角钢更换受损的角钢, 重新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 探讨更换受损角钢后节点的抗震能力, 然后分别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筋和角钢对节点的受力性能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PTED节点是PT节点与ED节点的组合, 节点在具有较好的自复位能力的同时, 还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节点层间位移角加载到4%时, 梁、柱及预应力筋基本保持弹性, 可重复使用;节点损伤主要集中在角钢上, 更换受损角钢后, 节点的抗震能力基本等同于未受损的节点。  相似文献   
20.
考虑预应力实施过程的预应力钢结构全过程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预应力实施过程对优化设计结果的影响,探讨预应力钢结构的全过程优化设计概念。在对预应力实施过程进行统一描述的基础上,建立预应力钢结构的全过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从索初始形变的角度出发,基于预应力钢结构的施工力学分析理论,探讨全过程分析的优化模型约束条件计算方法。最后,依据分级优化思想,将优化模型中的设计变量分为若干层次,构建优化模型求解的三级优化方法。算例结果表明,全过程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与良好的稳定性,能够考虑不同的预应力实施过程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如给定各次预应力阶段的张拉批次顺序,可同时输出相应的预应力阶段张拉控制力方案,从而实现结构设计方案与预应力实施方案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