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网通公司正在全国17个主要城市建设宽带接入网管中心,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武汉等城市,各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总信息点数量近5000个,全部采用奔瑞公司的CAT5Plus(增强型5类)布线产品。该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将全面支持现有高速网络的应用,包括最新的千兆比以太网,除支持用户现有话音和数据通信外,还可提供超过200MHz的带宽,满足未来ISO 11801 E级6类布线标准,并具有充足的冗余度满足用户对未来数据传输的需求。中国网通全面采用奔瑞布线@季云  相似文献   
72.
据苏联动力和电气化科技情报中心汇编的《苏联1981~1985年电力》报道: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940万kW。1986年初水电装机容量达6158万kW,1985年全年水电站的发电量达2140亿kW·h,分别相应于全部电站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9.6%和13.9%。约有63%的容量集中在单站容量大于  相似文献   
73.
74.
为研究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的抗震修复性,设计1榀1∶2缩尺比例PEC柱-钢梁摩擦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进行修复前后的两次抗震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实测数据,对试件滞回性能、水平抗侧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摩擦T形件螺栓长圆孔合理设置以实现“设计地震水平下发挥自复位连接性能和大震设计水平转化为承压型”传力模式,进而发挥主体构件材料耗能自复位性能设计理念;摩擦耗能T形件对穿螺栓和预拉杆将梁端受拉侧拉力转为对节点区混凝土的压力,实现了节点区混凝土压力带传力,且节点区加强盖板设置使得节点区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强度,更好满足了“强节点”的抗震要求;在设计地震水平下,修复前后试件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11%和0.13%,满足了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要求,基本实现完全复位,而在罕遇地震水平下,修复前后试件承载力均呈增长趋势,且其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42%和0.44%,仍小于小震层间侧移限值0.5%,试件仍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仅通过简单修复,即可实现受力发展进程、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效和损伤耗能演化机理的基本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可修复性。  相似文献   
75.
针对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定义中状态数必须预先设定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狄利克雷过程(Dirichlet process,DP)和连续隐马尔科夫模型(Continuous hidden Markov model,CHMM)的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DP扩展混合模型(Dirichlet process mixture model,DPMM)良好的聚类特性和分层狄利克雷过程(Hierarchical Dirichlet process,HDP)的分层共享原理,利用多组状态特征值,获得了轴承的运行状态数,解决了CHMM模型结构设置的问题,实现了滚动轴承运行中的退化状态识别和性能评估。利用美国USFI/UCR智能维护中心轴承全寿命试验进行了应用研究,并与基于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的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评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结合狄利克雷过程和连续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算法能有效地监测滚动轴承运行中的不同退化状态,为基于状态的设备维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6.
自复位结构是在传统组合结构基础上增设辅助耗能件和预拉杆来提高组合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为了系统研究新型卷边钢板PEC柱-钢梁BRS板自复位连接底部两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考虑柱脚连接方式、对穿螺栓单双边布置、PEC柱轴向压力等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4个模拟试件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加载模拟分析,对模拟试件整体滞回曲线、耗能能力、残余变形曲线等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柱脚的连接方式对试件承载能力和自复位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其中柱脚铰接形式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但改善了试件结构的自复位能力;T形件对穿螺栓布置影响部分自复位连接的自复位效果和耗能发展进程,对穿螺栓单侧布置所产生的撬拔作用延缓了BRS耗能板耗能进程的发挥;PEC柱轴向压力的施加对试件耗能能力和自复位效果影响较小;所有试件均显示出了良好的自复位功效,实现了自复位、耗能、安全冗余度有机统一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