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48篇 |
免费 | 231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57篇 |
综合类 | 259篇 |
化学工业 | 304篇 |
金属工艺 | 142篇 |
机械仪表 | 303篇 |
建筑科学 | 401篇 |
矿业工程 | 171篇 |
能源动力 | 119篇 |
轻工业 | 196篇 |
水利工程 | 215篇 |
石油天然气 | 203篇 |
武器工业 | 29篇 |
无线电 | 25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4篇 |
冶金工业 | 207篇 |
原子能技术 | 19篇 |
自动化技术 | 2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35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76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201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33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66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模拟回转管内烟气(焦炉烟气)与干燥器内煤粉的流场分布、湿度和温度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烟气速度在入口处最大,为9.65 m/s,在回转管内最小,为3.22 m/s,烟气经转弯处汇集于中心管,速度约为6~7 m/s;靠近回转管的煤粉速度最大,远离回转管的煤粉速度最小;煤粉与水分离后,水分比例减少,煤粉比例增加,脱水率约为7%;由干燥器周边到中心煤粉密度减弱;烟气和煤粉均有温度梯度,烟气温度差约为65 K,煤粉温度差约为31 K. 相似文献
992.
研发了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热泵多能互补供能系统,该系统冬季可利用水结冰过程释放的潜热作为水源热泵的低温热源,再通过空气能融冰将热量储存于蓄能水箱中,可使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行性能,同时解决了传统空气源热泵结霜问题。本实验对相变取能供暖、融冰蓄能及空气能直接供暖3种冬季运行模式进行实际测试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相变取能供暖模式下,平均机组性能系数(COP)达2.80,系统COP达2.10;融冰蓄能模式下,蓄能水箱循环载冷剂进出口温差维持在2℃左右,融冰时长为7h;空气能供暖模式下,平均机组COP达2.73,系统COP达1.93。系统性能在3种运行模式下较为稳定,性能较好。同时对系统节能量、CO2减排量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该综合供能系统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显著,为寒冷地区的农村建筑采暖、"京津冀"煤改电政策的实际推广,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93.
基于316L不锈钢粉末与高分子材料配方,首先利用开炼机对配方材料进行充分混炼,粉碎、干燥后,制备出大小相对均匀的物料混合物颗粒。然后利用自主研制的粉体喂料3D打印机,对金属坯体进行3D打印,随后采用溶剂脱脂法对金属胚体进行脱脂,最后对其进行烧结实验,研究在不同烧结工艺条件下所得试样的物理机械性能,由此分析确定最佳的烧结工艺。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升高,烧结制品的致密化程度逐步增加,各项物理机械性能也逐步提高,在1370℃烧结工艺条件下,所得金属制品各项物理机械性能最佳,且和传统粉末冶金制品相接近,其烧结密度达7.43 g/cm3,抗拉强度达501.2 MPa,冲击位移达4.54 mm,延伸率达27.1%,抗弯曲力达16.54 KN ,硬度达80.74 HRB。同时,通过微观对比、机理分析及实验验证,印证了1370℃为最佳的烧结工艺,烧结制品具有成分均匀、组织细小和性能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4.
995.
平板微热管阵列及其传热特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研制了结构紧凑的带有微结构的平板微热管阵列,并对其充装不同工质时的传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对热管内充装不同工质时的热通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使用甲醇、乙醇、丙酮、R141b为工质的情况下该平板微热管阵列的散热效果良好,其中甲醇为工质的散热器在保证芯片表面正常的工作温度下的最大热通量及总热量输运能力分别达到102 W·cm-2及102 W以上。最高热通量可达200 W·cm-2。以甲醇为工质的不同充液率实验表明,平板微热管阵列的热通量随充液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最佳充液率为0.3。 相似文献
996.
用数值方法求解了蒸发薄液膜区域的控制方程,得到了不同过热度下界面的形状和液膜内部的压力分布,计算结果显示:在蒸发薄液膜区域存在着很大的热流密度,脱离压力起到了液体输运的主导作用,表面张力系数的改变对本区域换热影响很小.毛细微槽宽度较大时(μm量级),其改变对薄液膜区域的影响也很小.选取汽化潜热较大的工质和采用降低液体黏... 相似文献
997.
扩展型单元的构成扩展型控制单元在硬件方面,除了微处理器(包括存储器、通信)和基本型控制单元不同外,其他完全是一样的(见图1)。在微处理器插件的机能方面,有下面列举的比基本型控制单元具有更大的扩展性。首先,扩展型控制单元最多可以接3台MEXU输入、输出单元。靠这输入、输出单元,扩展型控制单元可以安装的输入、输出插件块数一下子增加到31块(在控制单元中,因为NE总线接口插件占用一个插槽,所以可以安装7块输入、输出插件。输入、输出单元可以安装8块插件)。 相似文献
998.
“镡”相当于我国通称的剑格或护手,作用大致有4:(1)出刀与收刀的开关;(2)格斗时保护手掌与腕;(3)平衡刀的质心;(4)社会地位尊荣高贵的象征。桃山时代之前注重实用性,即第(1)、(2)、(3)项,桃山时代之后注重装饰性,即第(4)项。刀装配件包括鞘、小柄、笄、缘、头、目贯、镡等,其中以镡为主要配件,无论价值性、流通性、艺术性均居龙头地位,尤其在美国、欧洲各国、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了电子逃逸效应对PIN探测器γ灵敏度的影响及铝、聚乙烯等不同材料对电子逃逸效应的补偿作用.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利用MCNP程序对γ射线在PIN探测器灵敏层中的能量沉积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探测器输出的脉冲幅度谱和灵敏度计算结果;实验研究利用60Co源发射的能量为1.17和1.33MeV的γ射线对不同补偿条件下的γ灵敏度进行标定.结果表明,电子逃逸效应对灵敏度存在显著影响,在探测器前设置铝、聚乙烯等补偿材料可对电子逃逸效应进行适当补偿.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