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64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5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针对某酒精厂在酒精废醪干燥回收过程中的蒸发排水的特点,选择电解混凝+复合生物氧化+混凝气浮为主要处理工艺对原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工程改造。120h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的平均出水COD浓度为100mg/L。对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原因及改造后存在的不足也进行了分析,以供类似工程及工程改造作参考。  相似文献   
62.
流动电流混凝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自1994年起,流动电流技术逐渐在国内水厂大量应用,迄今已有愈百台国产设备在全国各地水厂运转,其范围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国产设备是专门针对我国的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及应用条件进行研究设计的,因此绝大多数国产设备获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取得了...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为了提高天津高藻期滦河水藻类的去除效果,保证水厂出水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小试静态实验模拟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的处理效果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氯(Cl2)、氯氨(NH2Cl)和臭氧(O3)预氧化除藻和除有机物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PPC在预氧化除藻、除有机物以及助凝中均表现了良好的性能,30mg/L的Al2(SO4)3混凝条件下2mg/LPPC即可有效提高藻类和有机物去除效果,O3次之.PPC和O3预氧化可以明显提高混凝除藻效果,投量为2mg/L和4mg/L时比单纯混凝时藻类最高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5%和35%,而Cl2和NH2Cl预氧化除藻效果较差,而且基本没有助凝效果.结论单纯的混凝除藻在经济上并不理想,而在FeCl扑聚合铝、Al2(SO4)3三种混凝剂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氯(Cl2)、氯氨(NH2Cl)和臭氧(O3)中,Al2(SO4)3作为混凝剂与预氧化剂PPC联用能够实现对滦河水天津段的藻类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对有机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了合理地设计和优化混凝工艺,改善流场结构,提高混凝效果,并验证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结构优化参数.方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转弯过水断面面积A1与廊道内的过水断面面积A2比值A为1.3时,絮凝池转弯处流速分布较合理,整个流场过渡较平稳.模拟结果还表明,将絮凝池直角拐角和隔板的矩形端面设计成圆弧形,可以消除拐角处的死水区,为絮凝过程创造良好的水力条件.结论应用CFD技术对絮凝池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水流结构,分析研究其流场特性,能够为高效絮凝的理论研究与絮凝池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5.
pH值和水温对残余铝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饮用水除铝的一系列生产实验,主要研究在处理流程中水温、pH值对残余铝的影响.提出残余铝随水温升高呈增加趋势,最佳pH值随水温的增加而降低.调整pH值可以调整溶解铝和颗粒铝的比例,从而改善残余铝的可去除率.在此基础上对水厂生产运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6.
饮用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世界各地频繁爆发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病已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总结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危害和特点,系统调查饮用水系统中的污染状况,讨论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去除技术和参数,提出中国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控制贾第鞭毛虫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污染必须将水源保护、强化常规工艺、加强水厂的运行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7.
城市给水厂应对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技术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城市给水厂供水的水质安全十分重要。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水源水质突发性污染的威胁,保证供水水质,应考虑给水厂应急供水的技术措施。分析表明,各种药剂投加方法及设施能解决多数污染物的应急控制问题,而且投资小,启动迅速,应作为给水厂应对突发污染的首选措施。给水厂应急方案中还应重视“关口前移”、应急排水、强化混凝等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8.
高溴离子原水经臭氧氧化后同时存在溴酸盐和溴离子。考察了溴酸盐和溴离子的单组分和双组分活性炭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曲线。研究表明,溴酸盐和溴离子同时存在时会产生竞争吸附,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吸附速率大于溴离子。应用动力学模型对双组分竞争吸附进行了拟合,双组分条件下活性炭对溴酸盐和溴离子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动力学模式描述是合适的。活性炭对溴酸盐和溴离子的去除受pH和有机物的影响较大,较低pH和较低的有机物含量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  相似文献   
69.
国内外臭氧活性炭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国内外的臭氧活性炭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实例,给出了各实例的工艺参数、运行效果.认为现阶段在原水轻度污染时,可单独采用活性炭过滤工艺;原水有季节性嗅和味污染时可投加粉末活性炭;污染严重时可采用O3/GAC或O3/BAC技术甚至O3/IBAC技术,必要时增加O3预氧化,以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70.
局部水域绿藻硅藻综合因子生长速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大沙河水库原水进行一系列藻类培养试验,采用人工模拟微宇宙环境系统,控制培养的初始营养因素水平及培养过程中的光照、水深和pH值等生态条件,研究了藻类生长态势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的构建采用综合因子法,定量考察了藻生长速率与初始营养状态、光照和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提出绿藻硅藻藻华在迟滞期和对数期的生长速率模型.该模型与藻生物量模型结合可以预测藻类高峰值爆发的时间,通过实验验证,在水温30℃时与实际符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