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82篇
建筑科学   4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无规则网络理论是硅酸盐玻璃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玻璃科学课程以形象的网络的概念对石英玻璃及其他硅酸盐玻璃的结构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玻璃的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利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石英玻璃的无规则网络结构理论的辩证法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硅酸盐玻璃结构的辩证法分析。在上述辩证法剖析的基础上,对玻璃无规则网络理论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2.
为了解决水泥混凝土普遍存在的收缩开裂问题,研究了硅酸盐-硫铝酸盐(Portland cement and calcium sulfoaluminate cement,PC-CSA)复合水泥化学收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微观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孔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复合水泥浆体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对比普通硅酸盐水泥与PC-CSA复合水泥,揭示了不同矿物组成的水泥基材料的收缩特性与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化学收缩直接由水泥矿物组成决定,相比于自收缩,膨胀组分的加入对干燥收缩的影响最小.自收缩特性同时受到水泥内部相对湿度和水化产物组成及结构的影响.运用SEM图像定量分析水泥的孔隙率,通过此研究得到了一个图像选取区域的最佳范围:矿物30%~45%,该范围与水泥水化程度密切相关.分析了水化过程中水泥浆体孔结构的变化规律,发现膨胀组分的加入会改变水泥初期孔结构,同时验证了水化1d时复合水泥表现出明显的微膨胀现象,与实际测量的体积变化规律吻合.  相似文献   
123.
Pb2+、Zn2+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浸出性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工业废料、废渣、下水道污泥等废物为原料制造的生态水泥,Pb2 、Zn2 是其中所含的主要微量重金属元素。通过模拟德国的水槽试验法对水泥混凝土中Pb2 、Zn2 的浸出情况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Pb2 、Zn2 可以很好地固化在混凝土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4.
矿物掺合料与硅酸盐水泥复合胶凝体系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掺加不同矿物掺合料(石粉、矿粉、粉煤灰)与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性能(强度、收缩、裂缝)及其浆体的PH进行测试,经分析得出结论:复合胶凝体系浆体的pH值与其胶砂强度有对应关系;石粉掺量较少时,有早强作用;单掺时,矿物掺合料的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矿粉→石粉→粉煤灰;从强度、收缩、裂缝三方面总体考虑,双掺效果比单掺好,其中,以矿粉和粉煤灰复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5.
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制备了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电阻率、电磁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在一定范围内,随掺入的石墨质量分数(下同)的增加,材料电阻率呈下降趋势.石墨掺入量为5%~10%时复合材料电阻率下降非常明显,超过15%以后,电阻率变化已不太明显;随着石墨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也逐渐增大,石墨掺入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而抗折强度及抗压强度则随着石墨掺入量的增加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6.
水泥生产中微量元素的行为及环境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泥和熟料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原燃料,二次材料中个别元素的含量会很高。微量元素在熟料烧结过程中大部分会固化在熟料中,目前看来,利用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为了给牛乳全年精细加工提供理论指导,用SPSS12.0系统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黑龙江省安达地区乳品厂的检测数据。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安达地区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原料乳中干物质质量分数呈递减趋势,年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秋、冬两季节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春、夏两季的质量分数,并且秋、冬两季节的质量分数之间无显著差异;每年,原料乳中干物质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在2013年中,VB5及锰的质量分数基本稳定,其他微量营养素质量分数均存在差异(P<0.05);泛酸及胆碱质量分数在不同月间,波动幅度比较大;VB2在10月质量分数最高,其它时间基本稳定。钠、镁、钙、磷、氯、碘、VB1、VB6及肌醇质量分数在不同月间存在着显著差异。2013年原料乳的菌落总数基本小于2×106m L-1,在GB19301-2010安全值范围内。因此,黑龙江省安达地区的乳品加工企业,应该根据该地区牛乳营养成份及菌落总数的变化特点,适时调整生产品种及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28.
水泥混凝土制品重金属浸出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熟料不是水泥的最终使用状态,采用水泥熟料与水泥制品为研究对象判断实际环境中水泥混凝土的浸出有很大的差异。用水泥制品判定实际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浸出比用水泥熟料更具有合理性目前国内采用熟料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重金属浸出毒性实验。针对掺杂废弃物的水泥混凝土制品进行重金属浸出实验分析,采用模糊评价法分析浸出液对水体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废弃物掺量为13%的混凝土中重金属浸出液的含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29.
The isothermal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kinetic model of Cr(VI) and Cr(III) onto ettringit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batch adsorption method. IR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and mechanism of the adsorption of chromium ions with different valence st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r(III) onto ettringite at 20 ℃ agrees with Langmuir's isothermal model. The ion binding st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Cr(VI). While the adsorption of Cr(VI) onto ettringite agrees with Freundlich's isothermal model, the D-R model fit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two types of valence Cr(R20.994).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r(III) onto ettringite is mainly by chemical adsorption an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r(VI) onto ettringite is mainly by physical adsorption. Dynamic model fitting and model parameter analyse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r(III) onto ettringite agrees with the pseudo second order kinetics model given by Lagergren. The formation of chemical bonds is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the fast adsorption. Cr(VI) adsorption is mainly dominated by liquid film diffusion, and the adsorption rate is much slower than that of Cr(III)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130.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吸附特征与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比研究了脂肪族磺酸盐和萘系高效减水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水泥-水-高效减水荆系统中水泥颗粒表面的动电电位及随时问的变化规律,以及2种高效减水荆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特征等物理化学现象,测定了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分子量分布和分子结构的官能团特征。在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萘系高效减水剂在内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特征是多分子层吸附。在低浓度下,吸附曲线表现出Langiur吸附特征,但总的来说,高效减水剂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曲线更接近于双平台型(LS)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