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6篇 |
免费 | 221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3篇 |
综合类 | 313篇 |
化学工业 | 345篇 |
金属工艺 | 176篇 |
机械仪表 | 195篇 |
建筑科学 | 377篇 |
矿业工程 | 152篇 |
能源动力 | 111篇 |
轻工业 | 376篇 |
水利工程 | 162篇 |
石油天然气 | 310篇 |
武器工业 | 21篇 |
无线电 | 71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5篇 |
冶金工业 | 199篇 |
原子能技术 | 49篇 |
自动化技术 | 3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5篇 |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58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66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86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3篇 |
1978年 | 3篇 |
1966年 | 5篇 |
1960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1 引言 随着对传热过程这一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加工制造技术的进步,人们已能研制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强化换热元件,并在工程实践中取代传统的光滑管从而取得省材节能的双重效果。T.C.Canavos曾预言:到目前为止,强化换热元件的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始,但是它的好处是那样地明显,以至于普通光滑管之被淘汰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预言是正确的,在强化换热元件中,强化液体泡核沸腾的元件的研究进展尤为突出,自60年代末期以后,先后有4种管型实现商品化,其中一种就是T形翅片管(Gewa-T)。T形翅片管自1978年问世于原联邦德国的Wieland Worke公司以后,国内外已有多项研 相似文献
102.
朱丽君;刘开晖;万良田;孙璐;熊一枫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版)》2025,(4):588-605
在免授权的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系统中,基于稀疏的联合活跃用户检测和信道估计(JADCE)算法至关重要。传统的压缩感知算法适用于非相干通信系统,其中任意两个测量之间的相关性尽可能小。然而,现有的基于稀疏的JADCE方法在强相干系统中可能无法达到最佳性能,尤其是在少量导频子载波的情况下。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利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中毫米波信道的块状行稀疏结构,我们将JADCE建模为一个基于多测量向量(MMV)框架的联合稀疏信号恢复问题。然后,从凸差(DC)优化视角提出一种基于凸差算法(DCA)的高效JADCE方法。为进一步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引入一种近端算子实现了基于DCA的快速JADCE算法,该算法采用低复杂度的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直接解决优化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基于压缩感知的JADCE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两种凸差算法实现了有效的活跃用户检测和精确的信道估计。 相似文献
103.
104.
传统低电压穿越控制下,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前级和后级变换器控制相互独立。因此前级变换器需要根据直流母线电压波动被动地调整其输出功率,动态响应速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功率指令共享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以根据网侧电压降落深度动态调整后级变换器的有功功率指令,同时使光伏阵列根据该有功功率指令主动调整输出功率,保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通过仿真和实验将所提控制策略与现有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下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电流的波动明显减小,且2台变换器输出功率动态响应加快,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无人机由于其成本低、速度快和灵活性强等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集群无人机是由一组同构或异构无人机组成,通过个体自主决策和信息交互,实现感知互动、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相较于单一无人机,集群无人机可利用其集群优势、自主优势及智能化优势完成复杂任务。然而,随着任务环境、需求和集群规模的不断变化,集群无人机任务调度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近几年的代表性研究,列举了复杂环境下集群无人机任务调度面临的挑战:动态任务需求、复杂环境条件、不确定通信条件及资源受限。随后,按照调度算法的作用机理划分了当前主流的调度方法,即优化算法、演化算法、强化学习算法以及群体智能算法,并对上述方法的原理、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集群无人机任务调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刘炳国刘国栋浦昭邦庄志涛陈凤东 《光学精密工程》2009,17(3):542-548
在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中,为了实现聚变点火,需将入射激光准确的引导到实验靶的指定位置,即实现高精度的束靶耦合,束靶耦合精度是衡量激光驱动装置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ICF技术的发展,激光驱动装置的单束激光功率越来越高,入射激光光束也越来越多。如何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束靶耦合监测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束靶耦合监测方法,包括靶室外直接监测,靶室内直接监测,靶室内基于共轭原理的传感器监测等三种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重点对基于光学共轭原理的传感器的耦合精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图像测量误差,CCD保护玻璃引入的误差,调焦导轨运动时引入误差及传感器标定装校时引入的误差。经过实验测试及精度分析,共轭式传感器引入的束靶耦合误差为±10m。采用这种基于光学共轭的原理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大型激光驱动装置的快速、高精度束靶耦合。 相似文献
107.
李纪远;管哲予;宋海川;谭鑫;马利庄 《图学学报》2025,46(2):382-392
logo图像相比于其他生成图像类型,有着高度抽象、设计多变、风格统一的特点,因此较难直接控制生成结果。为了实现符合各行业特点、满足多种设计构成形态需要的logo高效生成,提出了一种人在环路的细分领域logo生成方法。首先,基于Dreambooth微调文生图扩散模型,以网络公开资源搜集的logo作为数据集,将文生图模型StableDiffusionXL作为基座模型训练出适用于基础logo生成的“雏形模型”。然后,构造出多组适用于各目标行业领域的文本提示词库,在提示词库指导下,通过雏形模型对各目标行业的logo进行生成。接着,通过人工介入对生成结果进行筛选,推演构造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二次数据集。最后,利用得到二次数据集对模型基于LoRA进行迭代微调,得到生成logo的“成品模型”,并通过生成图像与提示词的余弦相似度以及人工问卷指标对成品模型的生成结果进行评估,验证了成品模型生成的logo图像在行业关联度、结构完整性以及美观程度等评价维度上相比于未经过上述处理的原模型直接生成的效果有可观提升。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