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0篇 |
综合类 | 25篇 |
化学工业 | 51篇 |
金属工艺 | 22篇 |
机械仪表 | 27篇 |
建筑科学 | 49篇 |
矿业工程 | 22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26篇 |
水利工程 | 22篇 |
石油天然气 | 51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4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7篇 |
冶金工业 | 10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孔隙空间展布和渗流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以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高温高压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三维高精度Micro-CT扫描、纳米级电镜扫描等图像分析技术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空间展布规律进行定量表征,建立基于数字岩心的双尺度三维孔隙结构模型,并基于双尺度孔隙耦合渗流模拟方法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渗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乐东10区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3种尺度范围的孔隙,孔隙半径分别为0.070~3,3~40,40~300 μm;②在以长石溶孔、岩屑粒间孔为主的微孔隙尺度下,孔隙与喉道半径差异较小,渗流空间以微孔隙和喉道构成,表现为小孔小喉渗流模式,在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水相渗透率下降快;③在由较大粒间溶孔、铸模孔与次级尺度孔隙共同组成的双尺度孔隙结构模型中,呈大孔小喉渗流模式,水相渗透率下降较缓。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智能化概念不断出现在各个行业中,带来了很多优势,解决了传统行业中存在的一些固有问题。同样在机械工程中智能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智能技术在机械行业中应用时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机械工程智能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选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智能化技术与机械工程结合起来,使得机械工程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高频手术设备作为一种医院手术过程中常用的医疗仪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产品在取得注册证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注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电磁兼容YY0505和高频手术设备专用要求GB9706.4的标准.本文对高频手术设备的基本性能和YY0505测试项目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为精细刻画北部湾盆地低渗砂砾岩储层品质差异,通过引入储层品质指数作为表征储层品质差异的中间桥梁,利用岩心核磁共振实验测得的T2弛豫时间谱分布,构建了能反映各级别孔隙配置特征的储层品质评价新参数——可动流体优势贡献比。高压压汞分析求取的结构系数与可动流体优势贡献比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动流体优势贡献比越小,结构系数越大,验证了可动流体优势贡献比表征孔隙结构差异的可靠性。利用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率数量级,结合核磁曲线形态特征,确定了北部湾盆地低渗储层的品质级次。在此基础上,基于快速聚类法得到了低渗储层品质分级界限,并通过灰色关联数据分析法确定了各储层品质评价参数的权值。融合储层品质核心表征参数,构建了海上低渗油藏渗流能力品质的综合评价因子,从而量化和表征了北部湾盆地低渗砂砾岩的储层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高移动性场景中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6G系统可考虑基于时延–多普勒(DD)域的正交时频空间(OTFS)作为其调制方案。OTFS通过将发送符号映射到DD域,再将其二维变换到时间–频率(TF)域,使所有发送符号具备获取时频全分集的潜力,有效提高了双选择性信道下的通信性能。由于DD域等效信道具有很多良好性质,现有OTFS信道估计方法大多在DD域完成。考虑实现思路的差异和算法应用场景的区别,已有面向OTFS的DD域信道估计方法被划分为3类并进行综述。最后总结分析了当前DD域信道估计方法的挑战及潜在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聚碳酸亚丙酯改性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溶液共混法实现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乙二醇(PEG)的共混改性,提高PPC的热性能。通过1HNMR、FTIR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表明聚合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者之间为简单的物理共混,相容性较好,而且共混物的亲水性随着PEG组分的增加而增强。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Td)都比PPC高,Tg和Td95%最高分别达到51℃和410℃,比PPC提高了29℃和130℃。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