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2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具有多期叠加变形的特点,呼图壁背斜位于逆冲前缘,虽然距离天山较远,在剖面上却发育双层构造形态:深层为二叠系断陷—古隆起结构,浅层为侏罗系及上覆层断背斜构造,两者垂向叠置。为了明确呼图壁浅层背斜形成主控因素以及深层和浅层垂向叠置的变形机理,在明确构造样式和变形规律的基础上,设计5组模型,采用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陷—古隆起模型控制下的实验结果与地震剖面形态相似,断陷边缘古隆起作为主控因素,诱使上覆层优先变形发育背斜,证明呼图壁背斜深层和浅层构造具有时空耦合关系。浅层背斜的发育形态还受到下伏断陷规模、上覆层厚度和同构造沉积作用的联合控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垂向叠置构造关联和变形机理科学有效,为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地区的勘探生产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校园是社会进步的窗口,随着教育作为一种产业的发展,校园规划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无锡市技师学院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师抓住空间与环境这一要素,突出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充分关注环境的参与性,营造出校园优美的治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
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其在环保领域作为含铀废水吸附材料的应用潜能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吸附水溶液中铀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介绍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溶液pH值、温度、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影响的原理,阐述了通过表面络合模型,光谱分析和理论计算等方法探讨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与铀吸附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吸附铀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对石墨烯材料与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环保方面的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校园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科技进步的表现,现代校园是社会进步的窗口。文章通过对潭山中学规划设计的介绍,表明了建筑师对当代校园规划建设中空间与环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最新的钻井、测井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盐层并非纯盐,而是由4套夹层组成。文中依据地层组合特征,设计出含夹层塑性层模型进行物理模拟研究,揭示各夹层的差异变形规律、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以及脆性夹层变形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底部塑性层被盐下断裂刺入,吸收逆冲位移量后刺穿上覆砂层进入顶部硅胶层;石英砂层初期受到上下塑性层剪切作用,发育密集小褶皱,然后在盐下断层下盘的弱应力区折叠增厚,形成复杂褶皱,受盐下断块逆冲位移差异控制;顶部塑性层流动最强烈,滑脱作用显著增加了盐上变形距离,底辟拱升促使上覆层褶皱变形;顶部微玻璃珠层在背斜核部发生弯流作用。由此论证了含夹层塑性层是研究库车地区盐构造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人们往往可以从工业建筑身上挖掘出城市发展的痕迹。作为所在地区工业文明的物质载体,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经成为当今建筑界的热门课题。通过对无锡茂新面粉厂的改造设计过程的分析,探讨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的再利用、历史信息的挖掘、场所的改造等方面的内容,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对城市文化复兴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一全球性课题,“绿色建筑”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8.
住宅产品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消化.本文以无锡碧桂园小区规划为例,探讨如何从消费市场的角度进行住宅的规划设计,同时从产品的定位、建筑风格与细节的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等方面强调差异性,将商业开发有机地融合进设计立意之中,让小区展现出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从无锡工业遗产再利用看城市文化的复兴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国民族工商业在近代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运河流淌的轨迹,从而为沿岸城市留下了许多值得保护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作为所在地区工业文明的物质载体,从被提出到现在已经得到人们的承认与重视。通过分析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及条件,对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对城市记忆的积淀、对城市文化复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启蕴  张希晨 《家具》2014,(5):46-51
在当今许多城市的更新发展中,象征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场所正在消失或者由于保护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而导致场所"原真性"的缺失、缺乏特色以及活力。文章在解读《威尼斯宪章》所提出的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原则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在城市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与手段,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无锡为主要分析对象,从无锡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清名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修缮或更新再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采用的解决手法以及最后的建成反馈等几个方面探讨"原真性"原则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寻求能将场所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产相结合的保护发展途径,以期使场所在新的时间体现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