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8篇
矿业工程   9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首先对侧阻的退化机理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考虑侧阻退化的静压桩沉桩阻力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得出该方法模拟结果较好,但桩上部的预测值都大于压桩力而端部压桩力大于预测值。最后通过实例说明静压桩在砂土中也存在时间效应,指出砂土中承载力时效问题主要也是侧阻的时间效应并从二个方面对其时效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2.
硬质泡沫塑料衬垫包装出现后的40多年来,为单位剂量药品的包装进步了一种经济高效且适用的包装方法。事实证实,硬质泡沫塑料衬垫包装材料是一种经久耐用、用途关法并且适应范围很广的包装材料。所以,在欧洲市场,即使制度环境的变化不利于硬质泡沫塑料衬垫包装材料的销售,它的流行趋势也丝毫没有削弱。  相似文献   
153.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桩端形式对桩承载性状的影响,通过室内模型对比试验对黏性土中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的承载性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开口管桩T1和闭口管桩T2的Q-s曲线均呈陡降型,最大沉降量分别为47.72,43.24 mm,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分别为6.3,7.3 kN;试桩T1内管桩身轴力在土塞高度范围内随着埋深逐渐减小;试桩T1和T2外管桩身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试桩T2外管桩身轴力比试桩T1外管桩身轴力大24.2%~102.7%;试桩T1内管侧摩阻力在土塞高度范围内随着埋深的增大逐渐增大;试桩T1和T2外管侧摩阻力在荷载较小时,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桩顶荷载达到最大时,始终呈增大的趋势;在各级荷载作用下,两试桩的桩端阻力分担比介于53.5%~72.3%,桩端阻力始终发挥主要作用,且开口桩的桩端阻力分担比小于闭口管桩。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中桩型的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4.
在青岛地区,上层是土体、下层是岩体的岩土二元结构基坑非常普遍.在这种复合地层地质条件下采用通常的桩锚(撑)体系时,在坚硬岩层中施工灌注桩难度大、工效差、桩的入岩深度不够,难以形成理想的桩锚(撑)支护体系,导致支护桩处于无嵌固状态,出现所谓的“吊脚桩”,对此国内外尚无成熟的计算模式.借助Plaxis 2D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采用“吊脚桩”支护基坑的开挖过程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再通过将不同刚度的支护桩的变形进行对比来找到最合理的支护刚度,用以指导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55.
基坑支护工程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我国建筑高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基坑开挖的深度也越来越大,这就带来了大量基坑支护工程,如何确保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用可行是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从基坑支护设计、支护结构类型和方案的选择、基坑工程现场监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系统总结了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56.
抛石挤淤在吹填淤泥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抛石挤淤的适用范围及其原理,然后结合工程实例,详细描述了其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对该吹填淤泥区所布设的沉降监测点、周边隆起监测点、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分别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进而探讨抛石挤淤在本试验中的可行性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7.
采用三元微观相场模型,对铝含量大于25%(原子分数,下同)与镍含量大于75%(原子分数,下同)的NiAlFe三元合金中反位缺陷NiAl、AlNi随Fe含量变化的规律进行模拟计算,其中NiAl(AlNi)表示Ni(Al)原子占据Al(Ni)格点产生的反位缺陷。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Fe含量的增大,铝含量大于25%的NiAlFe合金中AlNi浓度明显上升,NiAl浓度略有上升,但小于AlNi浓度,相反在镍含量大于75%的NiAlFe合金中NiAl浓度明显上升且远大于AlNi浓度;同一温度下比较铝含量大于25%与镍含量大于75%的NiAlFe合金中反位缺陷受Fe含量影响的程度差异,发现前者的AlNi浓度比后者受Fe含量影响大,而后者的NiAl浓度比前者受Fe含量影响大。此外,反位缺陷NiAl和AlNi浓度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均是逐渐由初始值降低至平衡值;温度升高促使反位缺陷演化变缓慢以及平衡时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8.
In this paper,an equivalence condition for deciding whether a default theory is an auto-compatible default one is presented.Under the condition,the existence of extension of an auto-compatible default theory is a natural result.By introducing a well-ordering over the set D of default rules,the extensions of an auto-compatible default theory(D,W) can be computed directly.The condition represents clearl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uto-compatible default theory,and some properties about auto-compatible default theory,such as semi-monotonicity,become natural corollaries.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the revision of default beliefs is discussed to ensure the existence of extension of the default theory,and the methos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stable models of a general logic program.  相似文献   
159.
[1]给出了正则语言的特征标C以及它的生成正则文法的变量个数n和其接受有限自动机的状态个数S(NM)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相似文献   
160.
Ewa Orlowska[1,2] presented a class of relationsd-accessibiltiy relations determined by a set of parameters.These parameters are a formal counterpart of properti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s which are associated by means of accessibility relation.The author has shown how properties of sets of parameters in fluence properties of accessibility relations and given interesting results.In this paper,some further algebraic properties of relative accessibility are discussed.We also give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under which the set of accessibility relations({R (p)}pPAR forms a lattice by means of usual set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