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8篇
矿业工程   9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讨论了地基硬壳层.特别是薄硬壳层的利用以及硬壳层上的基础选型问题.列举了地基硬壳层利用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52.
微型钢管桩在青岛地区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青岛某综合性商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通过在钢管桩外壁贴应变片的方法,探讨了青岛地区土岩结合地层大直径水泥土桩内植入微型钢管桩的弯矩计算方法,分析了水泥土桩内微型钢管桩受力后的弯矩分布及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表明,钢管桩的最大弯矩发生在基坑深度的中下部;该种支护形式适合于土岩复合地层.  相似文献   
53.
张明义  袁帅  钟敏  柏劲松 《材料导报》2018,32(5):808-814
疲劳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影响疲劳寿命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导致疲劳寿命的分散性难以预测,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中采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概念和方法是描述疲劳过程不确定性和疲劳寿命分散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针对疲劳寿命预测概率模型进行综述,总结和介绍了疲劳寿命经验公式和参数的随机化模型、表征疲劳寿命离散性的统计模型、基于材料微结构和疲劳物理机制的疲劳寿命预测概率模型以及研究广布疲劳损伤的概率模型,并对金属材料与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根据静压桩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桩土界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测试对传感器的要求,介绍了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阻效应和工作原理。针对尝试采用的模型桩硅压阻式传感器安装工艺,研制了两种出现方式的传感器,并对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桩土界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成活率高达100%,模型桩硅压阻式传感器安装工艺可行,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硅压阻式传感器可以应用到静压桩贯入模型试验中。  相似文献   
55.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phase-field model, the structure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ordered domain interfaces formed between DO22 and L12 phase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atomistic mechanism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from L12 (Ni3Al) to DO22 (Ni3V) in Ni75Al x V25−x alloys are explored, using the simulate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pictures and the occupation probability evolution of alloy elements at the interf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ve kinds of heterointerfaces are formed between DO22 and L12 phase and four of them can migrate during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from L12 to DO22 except the interface (002)D//(001)L. The structure of interface (100)D//(200)L and interface (100)D//(200)L·1/2[001] remain the same before and after migration, while the interface (002)D//(002)L is formed after the migration of interface (002)D//(002)L·1/2[100] and vice versa. These two kinds of interface appear alternatively. The jump and substitute of atoms selects the optimization way to induce the migration of interface during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number of atoms needing to jump during the migration is the least among all of the possible atom jump modes.  相似文献   
56.
通过自行研制的大型恒刚度桩土界面直剪仪,进行6种剪切速率的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探讨剪切速率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黏性土混凝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通过影响超孔隙水压力大小,决定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峰值强度和剪切破坏位移的大小;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由基本一致变化到一定范围内产生偏离,且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越大偏离越显著,并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剪切速率从0.4 mm/min增加至5.0 mm/min,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减小幅度增大,摩擦系数减小0.1,有效黏着力的变化介于0.81~5.93 kPa之间。  相似文献   
57.
封闭与开放抛石路堤降温效果及机理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工程的修筑与维护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冻土问题,抛石路堤对其下伏土体具有冷却降温的作用已得到公认。通过室内试验比较分析了封闭与开放抛石路堤结构降温效果及降温机理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开放结构降温速度快,而封闭结构对外界温度变化相对不敏感,比较而言降温速度较慢,但从长远来看,在试验条件下,其降温能力要强于开放结构。同时,对抛石层顶底温差与其顶部温度变化关系以及抛石内温度场特征的分析,发现两种路堤结构在降温机理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封闭结构主要依靠内部空气自然对流强弱变化引起等效导热系数的变化来实现对其底部土层的降温作用;开放结构则主要依靠外界低温风的作用在其内部形成强迫对流,以强化传热的方式来实现降温。但实际工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两种对流方式同时并存,因此对于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多年冻土区而言,两种抛石路堤结构均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与建筑物混凝土底板的锚固效果关乎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深入探究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与混凝土底板之间的锚固性能,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足尺锚杆对拉试验装置对不同锚固形式的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进行抗拔试验,测定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及杆体与混凝土间相对滑移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应力分散锚具锚固的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外锚固段锚固效率均在80%以上,与混凝土间滑移量均大于裸筋直锚试件,证实该新型应力分散锚具可有效提升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外锚固效果。在双曲线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描述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与混凝土黏结-滑移关系上升段本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杆体直径及锚固长度对锚杆杆体与混凝土间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的影响,模型预测结果与本次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并对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9.
微型抗浮桩具有地层适应性强、布置形式灵活、成孔快、施工占用场地小、施工机械小型化及经济环保等优点。基于中风化花岗岩地层8根微型抗浮桩现场静载荷试验,研究青岛风化岩地基微型抗浮桩的竖向抗拔承载性状。试验结果表明:试桩Q-s曲线为缓变型,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长为4.2~5.1 m的微型抗浮桩总上拔量不超过7.0 mm,极限抗拔承载力高达1 700 kN,承载力较高,满足设计要求;单桩单位平均极限侧摩阻力为0.307~0.425 MPa;在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微型抗浮桩的单位平均极限侧摩阻力随桩径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0.
乌拉泊水库溢洪道的陡坡泄槽段上下游水面高差大,流速大、流态复杂、下游消力池消能率低,通过在陡坡泄槽段底板设加糙条的方法降低了陡槽内流速,改善了各段的水流流态。此做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