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3.
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的方法制备出纯度较高的NiZnFe2O4预烧料,并且利用XRD图谱,通过外推法及Vegard定律等分析了SHS法中保温时间及压坯相对密度对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iZnFe2O4的标准图谱中应当去掉原有的第三条特征峰,同时添加(622)晶面上的一条特征峰;SHS合成的NiZnFe2O4预烧料中还有少量残余的Fe2O3,其在产物中的质量分数不超过4%,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随着粉料压坯相对密度(ρr)的提高,预烧料的主相,即固溶体NiZnFe2O4中所固溶的ZnFe2O4的含量增多,且在相对密度为57%~63%时,其摩尔分数接近配方比例。 相似文献
74.
当前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群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本算法利用人群搜索算法特有的利己、利他、预动和不确定推理四大行为特征确定搜索策略,找到最佳适应度个体,获取最优权值和阈值,然后再对BP神经网络的随机初始阈值和权值进行赋值,经过神经网络训练后得到预测值,最后与其它两种优化算法得到的预测值进行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用于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精准度更高,误差更小,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
提出一种由滚珠螺旋机构来驱动活塞进而驱动泥浆的往复泵。所提出的动力端驱动的钻井泵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重量轻、效率高、移运快速、流量波动小、功率组合灵活等优点,适用于钻井过程的泥浆泵。用该泵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缸泵,可以延长钻井泵的使用寿命,取消钻井泵上的空气包,提高钻井泵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76.
随着近年来河道侵占、河岸硬化及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等人工活动干扰的加剧,河流水系的连通性受阻,导致城市出现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研究靶区,选取1998、2008和2018年为时间切片,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和数学统计的综合分析方法,构建时间、纵向、垂直和横向的四维河流水系连通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都江堰河流结构的纵向连通性降低,主干化趋势明显,重要节点脆弱性加剧;垂直、横向连通性与城镇化水平呈反比,且在人类活动密集区域的河流形态变化情况更加剧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河流水系多维连通性的规划优化策略,针对市域范围,提出从“面-线-点”整体到局部的纵向连通性保护修复规划;针对中心城区范围,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岸线设计,改善河流垂直及横向连通性,以期提高河流水系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77.
消化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工程测试张玉明, 张然,姚旭,宋光庭,王成飞,尚美彦(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预应力所,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泰安污水处理厂两座圆形污泥消化池,内径为18m,壁厚0.3m,结构高度15.43m,埋人地下5.05m。壳体由... 相似文献
78.
针对MEMS领域中对微小的力进行感知测量的需求,多种压阻式微力传感器被研制出来。通常情况下,掺杂后半导体硅材料被广泛用于压阻式微力传感器的制作。SU-8胶与硅相比,有着较低的弹性模量,可以通过在SU-8胶悬臂梁上集成金属压阻来获得很高的力灵敏度系数。基于以上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集成蛇形结构金属压阻层的SU-8胶悬臂梁微力传感器,并采用一种新颖的微加工工艺,成功制作出这种具有双层悬臂梁结构的微力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此款SU-8胶微力传感器在0-350μN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力灵敏度为0.24mV/μN,测量误差为4.06%。此款微力传感器可以满足对微小力的测量,并且相对于硅材料的微力传感器,其制作工艺更加简单,周期更短。此外SU-8胶的生物兼容性非常突出,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有着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在江苏白鹤滩±800 kV特高压混合直流工程中,受端交流侧三相接地故障穿越失败时,会在±400 kV柔直母线上产生高幅值过电压,严重威胁柔直阀组安全,而基于等离子体喷射的超快速旁路开关1 ms内将柔直母线快速接地保护柔直阀组是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DC 400 kV触发间隙需满足高耐压(> 1.2 MV)、低工作系数(< 5%)、短延时(< 1 ms)、大通流等严苛要求,而如何实现高气压、长间隙的可靠触发导通,并提出工程化设计方案是关键难题。为此搭建了增强型等离子体喷射触发间隙导通研究平台,重点研究触发电压、气压、间隙长度以及工作系数等关键影响因素对SF6触发间隙导通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升触发电压可显著提升触发导通概率、降低触发延时,但存在一定的饱和现象;在固定的工作电压下,随气压或间隙长度的增加,工作系数显著减小,导致触发延时骤增且导通概率急剧减小;在相同工作系数下,高气压短间隙的触发导通性能更强。据此提出满足特高压混合直流工程400 kV柔直母线快速接地用DC 400 kV间隙开关,间隙采用复合外套单间隙结构,轮转型触发腔设计实现多次触发。研制了触发间隙试验样机(间隙距离为10 cm、压强为0.5 MPa的SF6),其雷电耐压 > 1250 kV,临界可触发电压 < 50 kV,导通时延 < 0.5 ms。该研究结果为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柔直阀组快速保护用兆伏级SF6触发间隙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0.
随着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尤其用户侧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的分布式光伏大容量接入10kV中压配电网并网运行,导致系统电压波动较频繁,易造成常规变电站10kV侧并联电容器组无功补偿更加频繁投切,常规无功补偿投切断路器容性开合能力已不满足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容性开合能力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化样机研制。文中分析了实际三相背靠背电容器组投切工况,提出了容性开合能力提升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无功补偿快速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参数,设计了快速真空断路器同轴垂直分相操作结构并阐述工作原理。优化设计了断路器分合闸特性以适配容性开合性能,开展了高压大电流老练试验技术研究,提升了触头表面组织形貌,提高了抗熔焊能力和介质恢复速度。为进一步提高容性开合能力,结合选相技术,提出了选相关合策略,研究影响关合算法精度的影响因素,确保充分抑制关合涌流产生。依据上述研究成果,研制了12kV无功补偿用高容性电寿命快速真空断路器,并开展了型式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快速真空断路器不选相和选相分别完成2轮C2级共计416次三相背靠背电容器组开合试验,试验过程中未发生重击穿现象,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要求,具备工程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