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9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建筑设计中,CAD是必然的不可阻挡的趋势。从国际上看,经过20多年的努力,CADA在80年代已进入到飞跃发展的阶段,其标志是在中小事务所中,用微机进行CADA达到了实用、普及的程度。我国的建筑设计部门,在70年代中后期开始使用计算机,多数是国产的二、三代产品,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土建设计程序库,目前正着手搞软件包。但是迄今为止,还主要是停留在单个专业,单项课题的计算分析上(如结构受力分析、概算等),建筑设计的方案评价和优选、制图和文件编制等方  相似文献   
52.
本文肯定了《新风格》一文的历史地位,就该文中所涉及的种种“主义”作了评述,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提法提出了作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5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理论体系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此文首先说明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理论体系”的原因,然后就一些核心理论问题,提出一个初步框架稿,共包括七个方面和25点。这七个方面内容是:1.建筑(学)的本质;2.中国建筑学的特点;3.建筑与环境;4建筑与文化;5建筑与科技;6建筑与城市;7‘建筑师的职业主义。  相似文献   
54.
现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筑学IgnasideSola-Morales原著张钦楠译介1996年7月3日至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的第19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确实堪称是“五彩缤纷”。来自五大洲的9000余名建筑师和学生们漫游于巴塞罗纳的大街小巷,瞻仰Mies...  相似文献   
55.
~~用多种渠道赢回我们的特色@张钦楠$美国建筑师学会(AIA)  相似文献   
56.
张钦楠 《新建筑》1997,(1):58-59
从一对亭子说起……张钦楠在宁波小港的经济开发区中心,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河边修了一个幽雅的公园,三三两两的游人漫步其中,就会被河边一对交叉的、带有金字塔式的小亭所吸引(图1)。特别是在炎炎夏日,临河坐在亭子边沿的长凳上时,阳光透过金字塔顶檩条洒下方格...  相似文献   
57.
北京建筑往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建筑往何处去张钦楠站在北京台基厂南口往西看,秋气高爽的蔚蓝天空衬托下,正阳门城楼边上出现了两栋高楼,一栋是洋派的,另一栋是“古都风貌式”的(这是我对近年来为“夺回”而出现的带帽建筑之戏称)。我不禁想起;这也许是北京的缩影,也是北京的近未来:真古董...  相似文献   
58.
奥地利的斯普林格出版社2007年出版了一本奇书,书名是《期望的概念》,副题是《城市对自己未来应当知道些什么》。 一家名为“资产一号不动产开发公司”的私人房地产开发商,购置了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兹市中心129英亩的土地(名为莱宁豪斯)。  相似文献   
59.
对中国当今建筑设计体制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家建筑设计院形成并成为主流型式的历史背景,认为在当今国家体制转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设计体制应当走向有利竞争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60.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张钦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试图寻找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介绍和阐发每一位建筑师的生平事迹,并把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作业环境、方法、成果与同时期国外的建筑及建筑师进行对照,客观地评价建筑师们的功绩。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选登该书中的部分篇章,希望通过它们能使读者增加对建筑师在文化发展中历史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