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为获取运动状态下太阳电池输出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太阳电池动态建模方法。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测量模型、欧式空间旋转理论、光照强度与太阳电池空间位置关系和太阳电池数学模型及其参数与光照强度之间耦合关系,构建太阳电池动态模型得到其动态输出特性。通过SIMPACK及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太阳电池动态发电仿真平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载体的运动明显影响了太阳电池输出特性,且在太阳电池输出最大功率点处的功率最大减少了18.038%。 相似文献
24.
地铁列车随着运营年限增加,辅助逆变器故障频发,严重制约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故障及时诊断至关重要。针对列车辅助逆变器典型的大功率器件开路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以辅助逆变器输出的三相半波电压值为监测信号,通过EEMD分解采用能量矩的方法提取故障特征向量,基于GA-BP神经网络实现故障智能诊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故障诊断准确率能达到95.5%。 相似文献
25.
26.
27.
轨道空间线形检测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一项关键技术,受陀螺仪及加速度计的累计误差的影响,使得基于常规的惯性单元的轨道线形检测方法在低速连续运动测量下精度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与惯性信息多传感器融合的轨道空间线形检测方法。通过分别建立惯性测量单元与机器视觉转换矩阵,倾角仪与惯性测量单元旋转矩阵及惯性测量单元与机器视觉平移关系矩阵,将动态测量数据转换到世界坐标系下,实现多传感器间的融合定标。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将机器视觉与惯性信息进行融合,提高检测精度。最后,通过搭建测量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小于0.5mm且标准差低于0.3。与常规惯性测量方法相比,测量精度提高近10倍。 相似文献
28.
研究轨道图像特征分布规律对提高轨道图像匹配速率,实现轨道三维建模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轨道图像背景复杂,图像色彩信息单一,图像特征分布多变,因此对轨道图像特征点分布规律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轨道图像进行分析,根据轨道图像部件几何特征及布设规律将图形划分为不同区块。运用尺度不变Harris特征点检测算法提取不同区块内图像特征点,Sift描述子对已得特征点进行特征描述并匹配。采用统计方法得出几何特征点的分布规律。试验检测1000幅轨道图像,得到轨道图像几何特征点出现频率分布规律为:挡板座区域(挡板座顶点)97.8%,螺母区域(螺母边角点)57.3%,弹条区域(弹条拐点)53.9%,钢轨轨枕交叉区域(钢轨轨枕交叉边界点)24.7%。 相似文献
29.
为提高轨道车辆振动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压电梁阵列设计方案。首先,基于欧拉-伯努利理论建立扇形双晶悬臂梁阵列的分布参数机电模型,对其机电耦合特性进行分析;其次,针对上海地铁列车采集的轴箱振动信号,采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具有12个梁单元的多维圆盘阵列采集系统;最后,搭建振动测试平台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采取机械调谐策略调整压电阵列的设计参数,在20.95,40.45和204.19 Hz这3个振源频率处产生工作频率点,从而与轴箱振动环境实现宽频匹配,结构的前12阶低频谐振宽度达到35.68 Hz。提出的扇形压电阵列式俘能器的宽频响应及输出性能良好,可以根据所需轨道车辆环境振动特性进行匹配,提高智能监测用小型无源传感器的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30.
该住宅平面布局上居住部分以厨房为中心连接堂屋和卧室,冬天厨房的温暖可以照顾到堂屋及卧室。尊重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厨房卫生间在院子里进出,独立且方便。在院子里单独进出的卫生间自然将室外院子分成两个,实现进出分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