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戴俭 《规划师》2003,19(3):18-20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历史城市它应担负起整合过去与未来的职责。文章以北京为例,着重探讨了前期历史研究的角度、层次及范畴,提出了具体研究内容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缺乏资金保障及历史遗留问题,北京现存王府建筑普遍面临着保护方式不合理、权属关系不明确、价值展示不充分等问题。为了促进王府建筑的保护、展示及其价值内涵的阐释,文章以孚王府为例,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清理私搭乱建、明确文物权属、促进开放展示、多元展示模式的策略,探讨其未来以开放展示为主的保护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具有历史风貌的街区是识读北京历史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自1990年设立历史文化保护区后,2002年2月北京市规划委颁布《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随后陆续设立了风貌协调区。历史风貌协调区在空间上位于保护区向外延伸的地区,是保护区与现代城市功能区之间的缓冲区,既承载着现代城市的部分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现代城市对历史街区的冲击,因此其保护与更新对于历史保护区基于北京古城都十分重要。2012年初,笔者参与了天桥地区拟建的"天桥演艺区"的文化产业与空间规划的工作,在此区域的北部平房区属于中轴线(天桥-珠市口段)沿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政府直属幼儿园扩改建工程的两个方案设计,在活动室、内外场地、整体布局对形式特征等方面作了尝试,着重评析了幼儿园幼教环境及形式意象的创造、创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中的文化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俭 《华中建筑》1996,14(4):9-12
文章通过对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基本层次及其特定的时空与群体意义的剖析,对中国文化构架的特质加以归纳并进而引伸到传统民居形态特征及其文化表现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传统民居是传统文化(意识)的一种存在(或表现)形式,对形式的准确把握应站在对文化本质更为透彻的认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不同钻针速率对木材微钻阻力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微钻阻力检测设备由于不同参数设置而造成的检测数据无法比较的问题,基于IML木材微钻阻力仪可调节设置不同钻针旋转速率和前进速率的特性,试验设置5档旋转速率和5档前进速率,并交叉搭配组合,形成25种情况的参数条件设置。探讨了在不同参数设置情况下,木材微钻旋转阻力和前进阻力的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了钻针旋转速率和前进速率对微钻阻力值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相关变化系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条件下微钻旋转阻力和前进阻力的比值范围相对固定;旋转阻力和前进阻力与钻针的旋转速率成反比关系,与钻针的前进速率成正比关系,且其各自的变化系数相对一致;微钻阻力检测中,旋转阻力能更为直接精确地反映钻针速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从母系家屋的文化和社会内涵说起,分析了聚落的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旅游开发及建设的影响,探讨了处理聚落保存与发展所应持的态度。以及如何在维系摩梭居民生产与生活方式,保存摩梭文化的基础上,以旅游业促进聚落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戴俭 《新建筑》1997,(1):37-39
通过对河南省政府直属幼儿园扩改建工程的两个方案设计,在活动室,内外场地,整体布局至形式特征等方面作了尝试,着重评析了幼儿园教环境及形式意象的创造,创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戴俭 《华中建筑》1997,15(4):24-25
望嵩楼重建设计戴俭望嵩楼曾为州市八个著名景点之一,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登临其上,远眺“中岳”嵩山并留有诗作。汝州县志载该楼建于唐代,宋元时期被毁,明代重建后又被火毁,至今仅有极少量资料可寻。1993年汝州市市政府为开发、扩大该市的旅游资源,拟重新修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