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2篇
化学工业   4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真值表化简可简化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在人工智能理论中, 命题逻辑值的判定和复合命题的等值关系判定也需要用到真值表及其化简。文中将真值表定义为逻辑信息系统, 用粒矩阵由粗到细描述不同粒度空间下的知识, 将真值表化简转化为通过粒矩阵运算实现的逻辑信息系统属性与属性值的约简, 从而提出多变量真值表快速约简算法。并将算法应用到发光二极管七段数字显示器的设计中, 实验分析表明文中算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前言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知识和经验不均衡、测量信息的不充分性以及对大量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有限,人们所做的操作决策多数不是优化策略。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有设备的潜能,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优化技术正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成为深入增效创收的重要工具。在氯碱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中间体和最终产品的质量及工艺过程的连续化,必须对各工艺条件进行自动测量和控制。氯碱生产过程腐蚀介质多,检测和控制难度大,因此长期以来氯碱行业的整体自动化水平一直比较落后。20世纪80年代,我国氯…  相似文献   
7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级Fe和纳米级Co/Fe双金属催化剂,对其催化污水中四氯化碳还原脱氯性能进行了考察,并与废铁屑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脱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级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反应活性,纳米级Co/Fe双金属催化剂对四氯化碳的脱氯效果优于废铁屑,反应温度、脱氯时间等因素对脱氯效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4.
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液固两相进行拟均相处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 6.3,对气液固三相逆流化床内气液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考察了床内溶解氧浓度的轴径向分布规律,气液表观速度和液体黏度对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从实验和模拟结果发现:在轴向上,溶解氧浓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并趋于饱和;在径向上,溶解氧浓度中心区域低,壁面附近高;气液传质系数随气液表观速度增加而增加,随液体黏度增加而减小,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5.
采用不同的陶瓷粘合剂制备了以Li4SiO4颗粒为主体的3种不同类型的吸附剂。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径0.03 m)内,分别以N2和混合气(体积分数:空气85%,CO215%)为气相,对吸附剂的最小流化速度和转化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 6.2,采用欧拉多相模型,对吸附剂转化率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76.
采用不同草酸摩尔分数的草酸-水溶液,利用酸溶胀法制备了用于捕获CO2的高活性大孔隙CaO吸附剂。为了对制备的大孔隙CaO吸附剂性能进行研究,以大孔隙CaO吸附剂和合成气(空气85%(体积分数)和CO215%(体积分数))为固相和气相,在内径15mm,高160mm的小型气固流化床反应器内,对大孔隙CaO吸附剂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酸溶胀法制备的大孔隙CaO吸附剂转化率明显高于原石灰的转化率,大孔隙CaO吸附剂的转化率随草酸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当草酸摩尔分数高于25%,大孔隙CaO吸附剂的转化率不再明显增加。大孔隙CaO吸附剂的比表面积随着草酸摩尔分数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孔容积随着草酸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碳化后的大孔隙CaO吸附剂孔径主要集中在"L-孔道"和"H-孔道",大孔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77.
在内径150 mm,高4 350 mm的三相流化床中,分别以空气、水和0.48 mm、1.25mm的玻璃珠及1.45 mm的苯乙烯树脂为气相、液相和固相,应用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同时测得三相局部含率,并对气体分布器区的局部相含率和床层膨胀比(H/H0)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固体颗粒的粒径、密度及表观液速和气速对床层膨胀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距气体分布器轴向一定距离范围内,三相局部含率的径向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对称分布;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局部气含率的径向不对称分布逐渐消失,局部固含率的径向不对称分布变化不明显;床层膨胀比随表观气速和液速的增大而增大;较低密度颗粒系统的H/H0开始增加缓慢,后来增加很快;较高密度颗粒系统的H/H0开始迅速增加,后来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78.
应用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对聚乙烯颗粒(dp=4.01 mm,ps=926 kg.m-3)为固相,水、0.05%(ω)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及0.2%(ω)SCMC水溶液为液相,空气为气相的逆流三相湍动床(ITPTB)的各相局部含率进行了同时测定,获得了540套局部相含率实验数据.在表观气速ug等于Ug3(颗粒在轴向均匀分布时的表观气速)时,通过对局部固含率(εs)和局部气含率(εg)的径向分布实验研究发现εs呈现床中心处小,床壁处大的分布规律,且在r/R=0.75~0.90范围内有一个极大值峰,极大值峰在径向出现的范围与传统流化床相比增大;εg呈现床中心处最大,床壁处最小的分布规律,与传统流化床相比εg在径向上的非均匀性分布愈加明显.另外,根据εs的轴向分布特性,确定了ITPTB的不同操作流型,得到了相应流型下三个特征表观气速Ug1、Ug2和Ug3,实验考察了液体的粘度(μl)、颗粒静止高度与颗粒和液体总静止高度之比(H0/H0)及液体静止高度(H10)对三个特征表观气速Ug1、Ug2和Ug3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9.
实验的三相循环流化床以玻璃珠 (dp = 0.48 mm, ρs = 2460 kg(m(3) 和苯乙烯颗粒 (dp = 1.45mm, ρs = 1264 kg(m(3)为固相,空气为气相,水、0.05%、0.20% (mass) CMCS (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液相.实验研究了液体粘度、表观液体速度、表观气体速度、辅助液体速度及颗粒密度对颗粒循环速度的影响.随着液体粘度的增加,颗粒循环速度增加;随着表观液体速度和辅助液体速度增加,颗粒循环速度都增加;随着表观气体速度的增加,颗粒循环速度减小.低密度颗粒系统同高密度颗粒系统相比,低密度颗粒系统能提前从三相传统流型进入三相循环流型.实验还研究了液体粘度对低密度颗粒的起始液体速度和过渡液体速度的影响,为得到三相循环流化床的流型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0.
用<'60>Co 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粉体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制备了含有高活环氧基团的PVDF-g-PGMA粉体.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反应时间增大,5 h后基本不变;接枝率随辐照剂量增大;单体浓度较低时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增大,单体浓度>15%后接枝率减小;温度较低时并无接枝反应发生,温度高于30℃,接枝率随着温度增加,50℃时达最大值,温度继续升高接枝率又有所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接枝物为PVDF-g-PGMA共聚物;差热扫描量热仪分析表明,接枝粉体的熔融温度Tm以及熔融焓△Hf均随接枝率的增大而降低.对接枝粉体进行化学改性得到了多胺基吸附材料.实验证明,改性粉体材料对Cu2+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