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篇
建筑科学   128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6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转炉双渣法脱磷、转炉出钢过程钢包渣改性、中间包使用双层高碱度覆盖剂、LF炉炉渣组成控制、密封圈Ar保护浇铸等技术的实施,在人转炉铁水[S]平均0.033%(范围0.028% ~0.039%)、[P]平均0.133%(范围0.129%~0.138%)条件下,成功试制X65管线钢管.铸坯平均[N]0.003 5%,T[O]0.001 4%,[S]0.002 3%,[P]0.009 8%,夹杂物评级0.5级以内,铸坯夹杂物总量为0.0044%,钢中夹杂物呈球状分布,尺寸小,数量少.铸坯内部质量达到了较好控制水平.试制钢管的力学性能均达到预期效果,完全满足标准要求和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92.
针对攀钢高硫铁水冶炼现状,结合不同生产工艺路线,论述了攀钢近年来为实现低硫电工钢的生产,在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钢水精炼过程中硫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了低硫洁净钢生产工艺技术,实现了低硫电工钢的生产.低硫电工钢RH脱硫率可达到20%左右,成品[S]控制在0.006%左右.  相似文献   
93.
陈均  曾建华  陈永  陈天明 《特殊钢》2016,37(2):49-53
针对攀钢重点品种钢氮含量偏高的问题,通过调研,确定了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高、出钢过程增氮严重、精炼结束至中间包增氮严重是导致氮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提出“转炉低氮钢冶炼”、“两步脱氧控制出钢过程增氮”、“双氩封长水口保护浇注”等氮含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可将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平均控制在13×10-6以内,出钢过程及精炼结束至中间包增氮控制在5×10-6以内。应用结果表明,板坯大梁钢、电工钢、IF钢成品氮含量分别为30.3×10-6、18.2×10-6、16.3×10-6,方坯重轨钢和帘线钢成品氮含量平均为40.8×10-6、38.2×10-6,使攀钢低氮品种钢氮含量控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4.
IF钢碳含量不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攀钢IF钢RH处理过程终点碳含量偏高及不稳定的问题,对IF钢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RH处理前钢水[C]及a[O]、真空度、脱碳时间、钢包耐火材料及合金增碳等是影响IF钢碳含量偏高及不稳定的主要因素.RH进站[C]含量高于0.045%,终点碳含量与进站碳含量成正比关系;最小真空度越低,脱碳时间越长,终点碳含量就越低.为保证攀钢IF钢碳含量合格,应将RH进站钢水碳含量控制在0.030%~0.045%、a[O]控制在(500~700)×10-6,加强设备监控与维护以维持足够的深真空时间和进一步降低真空度.为减少RH处理后期钢液增碳,在保证真空室不结冷钢的前提下应使用渣线部位不含碳的钢包及低碳合金.  相似文献   
95.
针对含硫易切削齿轮钢20CrMnTiH(FQ)的成分特点和质量需求,结合攀钢提钒炼钢厂装备及工艺条件,通过提高入转炉半钢硫含量,选择合理的转炉终点控制、脱氧工艺及过程控铝模式、精炼工艺,采用分段式钙处理工艺分别对A类夹杂物进行变性,在RH处理后实施增硫,制订连铸关键工艺技术参数,打通了半钢炼钢条件下“转炉→F→RH→200mm×200mm方坯连铸”生产该钢种的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成品成分控制范围较窄,硫成分控制稳定,钢水可浇性良好;连铸坯表面及低倍质量优良,w(T.O)=(11~18)×10^-6;夹杂物控制达到预期目标;成材后各项性能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6.
首先针对SRP炼钢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目前该工艺除新建钢厂外,很难在绝大多数已建成钢铁厂推广采用,然后对半钢转炉炼钢不适宜采用当前流行的MURC工艺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攀钢西昌钢钒200 t转炉为依托,在半钢转炉脱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炉全留渣、一炉倒出大半"的半钢转炉热态渣循环利用新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转炉脱磷效率有很明显的提高,转炉各种辅料消耗平均降至47.64 kg/t,石灰消耗平均为13.95 kg/t,同时对于降低钢铁料消耗、提高转炉寿命也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基于悬索结构的找形理论,通过预先设定导地线的初应变以表征初应力来建立输电塔线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在重力荷载作用下采用牛顿—拉普森迭代算法计算输电导地线找形。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得到输电导地线的线形和内力,收敛快、计算精度、运算效率高,可为输电导地线及其他大跨缆索结构的找形和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采用间接泵浦方法研制了铯原子728 nm激发态原子滤光器。当磁场为4 G的时候,该原子滤光器的透射率为0.304%,带宽为30.9 MHz。与用直接泵浦方法实现的原子滤光器相比,用间接泵浦方法实现的原子滤光器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该原子滤光器不仅能用在激光稳频上,将激光器的频率稳定在原子跃迁线上,还可以用在四能级主动光钟上。该方法还适用于不同波长、不同原子的激发态原子滤光器。  相似文献   
99.
为了减小管式结晶器铜板变形,提高铸坯质量,建立钢液-铜管-冷却水的三维流动传热模型以及铜管应变模型,研究管式结晶器传热和形变特征,提出铜管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铜管热面最高温度为500 K,最低温度为320 K,铜管角部60 mm区域的冷却水温度最低;铜管角部的变形量最大,角部和窄面中心向水缝侧变形,铜管宽面中心向钢...  相似文献   
100.
曾建华  李勇 《供用电》2006,23(5):46-47,54
针对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以及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等问题,简要地介绍了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工作原理及相关特性,详细地分析了这些故障的存在原因,提出了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最佳性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