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安北地区扶杨油层储层为特低一超低渗、低一特低孔储层,为了更好地研究其储层特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和测井等各种资料以及恒速压汞等技术,对储层致密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质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喉道类型以细一微细喉不均匀型微喉道和片状喉道为主.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岩厚度一般较薄,其内又常被多个非储层段分隔.储层特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碎屑颗粒中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及杂基含量较高,压实成岩作用使原生孔隙大大降低,而后期次生孔隙不发育,导致储层致密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代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系统和装备呈现网络化、数字化、精确化、微型化和隐形化。本文从美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实际出发,对其信息一体化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电子战对抗系统以及信息化技术与武器系统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总结其特点及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王肃  朱淼 《电光系统》2007,(1):39-42
描述了国外发达国家光电对抗装备和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着重分析了美军舰载光电对抗能力的潜在优势,针对目前光电对抗试验实际,就如何提升光电对抗试验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成就信息时代的重要工具。它不但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极大地加快了社会的发展速度。因为互联网可以使人们更高效、更便捷、更大量的获取和分享信息,因此,可以说互联网是新时代最具价值的产物。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飞速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状况的研究,对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一种软件锁相环和电压跌落检测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电压恢复器(dynamic voltage restorer,DVR)的响应速度是衡量DVR特性的重要指标,锁相环和电压跌落检测算法则是决定其响应速度的2个关键因素,而电网电压畸变、跌落过程中发生的相位跳变和电压不平衡制约着锁相环和检测算法的快速性。该文结合最小方差(least error squares,LES)滤波器和改进对称分量法设计了新的软件锁相环和电压跌落检测算法,对这2种方法进行详细的理论推导,阐明各频次的正负序分量解耦的机理。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与传统锁相环方法和电压跌落检测算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电压跌落平台进行工业样机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行有效,且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上风电的发展,直流风电场及其合适的内网拓扑正得到更多的关注。在缺乏实际工程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借鉴已有的大型海上交流风电场的经验,拟定可信的海上直流风电场工程算例。从损耗、经济性、可靠性3项经济技术性指标,对适用于高压直流传输的直流风场内网4种不同拓扑结构进行定量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串-并联型和并-串联型内网拓扑可能是未来适用于高压直流传输的海上直流风电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朱淼 《建筑知识》2014,(7):178-179
由于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能耗巨大,我国对建筑节能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能耗大的原因。结合我国对建筑节能的政策导向,从幕墙技术和建筑外遮阳两个层面统一来谈建筑遮阳节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旋转机械转子发生早期动静碰摩故障时主要为转子工频成份及转子与支撑间碰摩所致瞬态冲击信号成份,据可调品质因子小波变换对信号品质因子定义为转子工频成份为高品质因子信号、转子动静碰摩所致瞬态冲击信号为低品质因子信号,分别构建高、低品质因子小波变换基函数实现转子早期动静碰摩信号工频成份与瞬态冲击成份有效分离,对碰摩故障进行模式识别。通过仿真信号及转子碰摩实验信号验证可调品质因子小波变换在转子早期碰摩故障诊断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