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37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模糊酒店     
问题1949年后,在北京的老城区,大量传统的院落住宅被拆除,代之以体量庞大、封闭的政府机构性建筑,它们象城市躯体中的肿瘤,切断了城市的血脉,破坏了原有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上世纪90年代后,大多数政府机构外迁,建筑被废弃。华京大厦,一座典型的政府机构性建筑,位于明皇城保护区内,东华门大街南侧,东临南池子大街,西毗南河沿,距东华门仅有数百米之遥,沿街槐树茂密成林,北京传统四合院隐显其后,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一个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街道环境。它建于80年代早期,为五层升板结构体系,那段时期升板结构体系颇为流行,在北京相继建造了多处升板结构的商业建筑。建筑的形式也试图寻求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与北京传统的建筑相距甚远,我们故且概括为仿“唐风”建筑,整个二层无窗也是因为形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32.
<正>Studio Zhu Pei朱锫建筑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由朱锫于2005年在北京成立。事务所的研究和实验性作品致力于当代建筑、艺术和文化领域,秉承艺术、实验的创作态度,不断探索将作品深深扎根于特定自然和文化的根源与革命性创新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朱锫的实验性教学和实践,事务所发展了自己的建筑哲学—“自然建筑”。一方面是一种建造文化的诗学,另一方面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地域文化断裂”这两个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的回应。代表作品包括: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寿县文化艺术中心、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  相似文献   
33.
朱锫 《时代建筑》2005,(6):90-95
文章简要介绍了深圳规划局办公楼的基本理念,即营造一座开放、平和的政府办公建筑;建立弹性办公的基本模式;反映当地的气候条件;挑战传统的机构性建筑。  相似文献   
34.
“数字北京”将作为2008北京奥运指挥中心、奥运会网络中枢神经“数据中心”,并设置了数字奥运虚拟博物馆、数字产品陈列展示中心等,近10万平方米。“数字北京”将坐落在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内。作为标志性的奥运建筑,其形象应该是信息时代审美意识的体现。这座建筑集当代最先进的  相似文献   
35.
新理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锫 《世界建筑》1992,(2):53-55
本文概述了新理性主义的基本主张及代表,并通过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比较,提出笔者对新理性主义的贯献及局限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36.
朱锫 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2005年成立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事务所致力于研究中国哲学与当代建筑间的关系,在未来与传统方面做了许多实验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37.
用友软件园     
朱锫 《建筑创作》2006,(3):94-97
基地位于北京永丰科技园内,遍布树木和湿地,唤起了每一个初到此地的人最本原的对自然、对生态的向往与亲近。如何让使用者感受到在宜人郊区环境中办公的愉悦成为设计师和业主共同探索、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8.
走向新生态     
<正>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国际论坛。今天,50余位来自美国、荷兰、英国、瑞士、挪威、日本、中国各个地区与城市的建筑院校院长与学者、知名建筑师、策展人、艺术家齐聚于此,以挑战:反观建筑思想、教育与实践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交流我们当下面对的境况,分享面对挑战的思考与应对,从而再次界定起点,厘清此刻,创造未来。这次论坛发生在一个有着多重意义的百年纪念性时刻。我们首先要纪念的,也是这次论坛最直接的语境,  相似文献   
39.
背景:朱锫和他的事务所接到纽约古根海姆艺术基金会的邀请,参加阿联酋阿布扎比艺术文化区项目设计。基金会主席托马斯·克伦斯(Thomas Krens)在信中写到:“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参加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建筑活动之一,一些世界最知名的建筑师都已经答应参加……”。  相似文献   
40.
<正>齐欣:中国教育的问题不光是建筑教育的问题,而是从幼儿园开始,都是老师灌输的多,而学生自己的想法少,老师总在给学生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就变得学生不需要思考,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就对了。从这点来讲,我和梁井宇的观点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评判,逐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