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7篇
轻工业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通过对不同类型格同组织的分析,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各类格网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城市传统民居是一座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者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交融。观之洛阳老城,历史厚重,建筑新老混合,多种历史样式交织。基于国务院提出的城市双修理论,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新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史料分析、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以洛阳老城85号院为例,探寻老城历史街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73.
以文化的层次性特征为出发点,结合相关建筑的设计实践及优秀案例,分别从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物质形态三个层次,探讨建筑文化的层次性表达方法,进而归纳为传统哲学观念的抽象继承;传统营造观念的理法传承;传统物质形式转译三种方法,试图为地域文化传承及文化类建筑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作为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旅顺新市街有着丰厚的近代建筑遗存。本文以现场调研和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历史背景出发,对旅顺新市街近代建筑的总体风貌、特色进行了归纳。同时,参照当时世界近代建筑形式构成法则的传承与变迁,对新市街近代建筑的形态及其构成法则进行剖析,并归纳、提炼其形态特征,梳理、探寻其演化特点及其缘由。以期发掘其价值内涵,并为相关研究以及历史街区的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古赵文化为背景,介绍了古城邯郸赵苑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赵苑建筑群以战国和汉代建筑为原形,但经过了提炼与抽象。从主入口的门阙到九宫城的格局,乃至宫室的细部装饰,既反映了战国与汉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又结合现代功能与审美理想创造出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6.
华北平原民居适宜性建造策略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建筑界“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提出了适宜性建筑策略,提炼了华北平原地区的民居原型,并针对其特定自然、社会环境以及民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策略与模型。  相似文献   
77.
建筑的非线性体验--利勃斯金的创作思想与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chaos)"思想自古有之,非线性观念是混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创作作为复杂的思维过程,融合了线性与非线性两种相辅相成的思维模式.利勃斯金(D,Libeskind)的创作思想反映了混沌的特质,他以"不在(absence)"、"虚空(Void)"等手法创造了形式与空间的非线性体验.  相似文献   
78.
海草屋面是沿海地区乡村住居的一种传统屋顶形式,蕴含了沿海特定地域居民的生态智慧,却面临着原材料匮乏、营建技艺流失的困境。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其营造技艺也进行着演进和优化。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和定量实测分析,从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防灾性能三方面对海草屋面的生态智慧进行剖析,并从技艺演进的传统建构、现代修缮及新技术创新三个角度研究海草屋面不同阶段的营造技艺,力求将我国海草屋面的营造技艺得以记录与保留,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技术优化,从而为传统海草房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9.
建筑学住宅设计及住区规划课程以“适老与更新——既有建筑改造前提下的综合康养社区规划与适老居住建筑设计”为主题,赛教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定性、定量分析等环节,尝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文、环境。课程强化问题导向,并将社区规划与居住建筑设计与所属地域文化相融合,以培养学生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适老化设计能力。该探索可以为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尝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0.
滨河园小区通过对环境的有效因借以及多样化的物质空间形态组合,形成了住区、建筑、绿地、水的有机"共生",并取得了经济性与人性化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