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8篇 |
化学工业 | 10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44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基于预测的无线 mesh 网络切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无线mesh网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中,对车地通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越区切换延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差分预测的方案对切换延时较长的问题进行优化。通过应用OP-NET仿真软件对现有的切换方案与本文提出的差分预测切换方案进行比较。仿真表明,差分预测切换方案有效降低了切换延时。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揭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细菌群落结构及优势细菌。方法实验样品为大理南涧无量山系晒青毛茶原料及发酵阶段茶样与出堆茶样。通过运用16Sr DNA技术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及优势细菌进行研究。结果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茶堆的上、中、下3层主要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包含欧文氏菌属、无色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7个菌属。其中欧文氏菌属、鞘氨醇杆菌属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所占比例都相对较高。检测的7个主要菌属在发酵14、28、42 d不同时期各层间所占比例变化较大。结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细菌群落结构及优势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6.
37.
近年来,关于"喝普洱茶致癌"、"普洱茶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等言论时有传出,引起市场以及饮茶人恐慌。本文对普洱茶中黄曲霉污染状况以及近年来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等优势菌群不仅会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还可降解其毒素,但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抑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同时,普洱茶由于含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对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潜在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可能来自于鲜叶采摘、产品加工、产品流通及仓储等各生产环节的外源性污染。随着质量安全意识的日益提升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普洱茶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越来越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普洱茶真菌毒素污染风险也必将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广大消费者可不必为此忧心。 相似文献
38.
以丙交酯和聚乙二醇(分子量400)为原料,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EG)。以三氯甲烷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LA-PEG纤维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制备的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热重分析仪(TGA)、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纤维膜的表面形貌、直径分布、热稳定性及亲水性进行测试,最后通过浸泡法测试了纤维膜的平衡吸水率。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LA-PEG共聚物;PLA-PEG纤维膜形貌规整,分布均匀,直径为500~1 500 nm;PLA-PEG降低了PLA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材料的亲水性,当共聚物中PLA:PEG从100:0变化到91:9时,纤维膜的接触角从135.21°降至55.41°,材料的平衡吸水率提高到551.09%。 相似文献
39.
树脂砂造型生产的工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树脂砂造型生产中所用原材料、工艺装备的工艺管理在造型中的重要作用及以上两种因素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