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篇 |
综合类 | 27篇 |
化学工业 | 19篇 |
机械仪表 | 12篇 |
建筑科学 | 62篇 |
矿业工程 | 10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无线电 | 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遗传算法的热力设备机理模型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热力系统机理建模参数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机理模型优化方法。建立热力设备的机理模型,确定优化参数,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直到模型精度达到要求。以末级过热器为例进行的仿真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优化的机理模型达到预定的精度要求;优化过程自动进行,缩短了参数优化时间。作为一种通用算法框架,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适用于各类热力设备模型和热力系统模型,为火电厂仿真机数学建模和参数自动优化提出了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某海底隧道地质条件异常复杂,覆岩被多处断层破碎带相割呈区域性林状分布,高外水压处断层及破碎带施工是隧道安全控制的关键所在.依据该海底隧道的初步设计方案,采用大型数值计算软件FLAC^3D。系统研究了水下岩石完整带和破碎带隧道开挖的稳定性及最优施工方案,分析了不同施工工法及支护参数对岩体变形、破坏特性的影响,并确定了海底隧道主、辅洞开挖相互影响效应,以便为海底隧道工程的施工决策提供量化资料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原材料, 添加一定量的玉米秸秆, 利用两步热解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基活性炭.选择ZnCl2作为活化剂, 固液比为1∶2, 在400℃的碳化温度下保持60 min对原材料进行碳化, 考察了热解活化温度以及玉米秸秆质量分数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500℃、玉米秸秆质量分数为25%时, 比表面积达756 m2/g;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有降低的趋势;在活化温度为450℃、玉米秸秆质量分数为25%的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产率最大, 达到43%. 相似文献
84.
长大隧道穿越张性富水软弱带诱发地表塌陷机理与支持荷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具体的地质参数,采用太沙基、普氏、弹塑性等传统理论进行计算,获得支护结构所需的承受荷载。在研究富水软弱带塌陷机理的基础上,考虑渗透力、真空吸蚀力、自身重力、摩擦阻力和支撑力5个因素,依据现场地质条件,按照致塌力和抗塌力两大类别构建改进的极限平衡力学模型,从而计算出支护结构所承受荷载。以后期的现场实测结果为验证标准,对上述4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校验,结果表明极限平衡力学模型是最优方法。结合具体地质条件,构建富水软弱带的极限平衡力学模型是衬砌荷载计算的新途径,对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李利平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11,(4):56-59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培养双重能力、引进兼职教师、实施入职认证三种思路,相应地有“双师素质培养”、“双师结构构建”和“双师资格认证”三种建设模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把握这三种建设模式的实施要点,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实施高职教师资格认证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86.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深基坑周围以及侧壁进行合理的修护,不仅可以起到支撑以及加固的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期间,相关人员应该合理地应用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同时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和进行。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探究,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7.
隧道涌水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地质灾害,给隧道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裂隙水发育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常用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和裂隙水超前预报方法,并对各方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作了比较。依托宜(昌)-巴(东)高速公路石门垭隧道工程,利用地质分析方法对隧道全段进行裂隙水发育情况和超前预报方案的划分,并结合涌水量计算与TSP 预报系统对裂隙水进行预报,收到了良好的预报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超大断面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渐进破坏过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超大断面隧道围岩随埋深逐渐增加的渐进性破坏过程,通过大型三维均匀梯度加载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和软弱破碎围岩及其支护系统相似材料的研制,开展大跨度隧道围岩随埋深逐渐增加渐进破坏过程的大比尺模型试验,真实再现全断面和台阶法开挖段周边围岩及掌子面保留段软弱破碎围岩渐进破坏的全过程。首先,以一定范围内埋深(200~1 020 m)的双线大跨度隧道软弱破碎围岩(铁路隧道V级)为研究对象,采用铁晶粉、松香、石英砂、重晶石粉以及聚四氟乙烯棒等原料研制出具有应变软化特性的软弱破碎围岩、初喷混凝土以及锚杆等相似材料,并配以能实现精细开挖和支护施作的微型设备及其配套工艺,通过可实现三面均匀同步加载的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台架模拟隧道全断面和台阶法施工的全过程,并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电阻式应变计、多点位移计以及微型压力盒全程监测隧道洞壁及其整数倍洞径(0~3倍)范围内围岩的应力、位移以及近区荷载的变化信息;然后,对隧道全断面和台阶法开挖段以及掌子面保留段围岩进行超载试验,按50 m埋深等荷加载改变隧道埋深,直至隧道全断面无支护段围岩开始出现明显破裂特征,然后再按20 m埋深等荷加载缓慢增加隧道埋深,直至隧道全断面和台阶法支护段初喷混凝土大面积破坏脱落。试验结果表明:(1)在埋深不断增加过程中,隧道围岩破坏区域呈渐进扩大趋势,全断面无支护段周边围岩最早发生破坏,然后依次扩展至全断面支护段初喷混凝土和台阶法支护段初喷混凝土,最终破坏区面积顺次由大到小;(2)无支护段围岩破坏区和支护段衬砌结构破坏区均主要集中在拱顶上方区域,是衬砌结构破坏和围岩塌落荷载的主要来源,两侧边墙也存在局部破坏区,自边墙上部至拱角部位破坏程度逐渐加剧;(3)在埋深增加过程中,支护段围岩位移增长率小于无支护段,应力和荷载增长率恰相反,支护结构承载效应明显;(4)超载过程中,围岩的破坏深度不断增加,尤其是拱部呈现动态压力拱现象,据此确定顶部加固范围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技术及结果将对类似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新生研讨课是目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探讨,本文以黄河科技学院通信系为例,在实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民办高校新生研讨课所呈现出的特点、本次教学改革初步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改进措施。问卷调查表明,新生研讨课这种教学模式在民办高校背景下更易灵活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实践证明在此基础上推出并发展的老生研讨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0.
突涌水灾害是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为了实现突涌水灾害的有效主动防控,提出了一种新的属性区间辨识模型来系统地评价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其创新主要在于评价指标的取值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确定值;引入正态分布理念对传统属性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非线性改进,提出基于改进直觉模糊理论的综合属性区间测度分析方法;并采用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