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1篇
电工技术   34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27篇
机械仪表   93篇
建筑科学   80篇
矿业工程   36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8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27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Nonpolar a-plane [110] GaN has been grown on r-plane [1■02] sapphire by MOCVD, and investigated by high resolution X-ray diffraction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s opposed to the c-direction, this particular orientation is non-polar, and it avoids polarization charge, the associated screening charge and the consequent band bending. Both low-temperature GaN buffer and high-temperature AlN buffer are used for a-plane GaN growth on r-plane sapphire, and the triangular pits and pleat morphology come forth with different buffers,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which are discussed. The triangular and pleat direction are also investigated. A novel modulate buffer is used for a-plane GaN growth on r-plane sapphire, and with this technique, the crystal qua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82.
Nonpolar (1120) a-plane GaN films have been grown by low-pressure metal-organic vapor deposition on r-plane (1102) sapphire substrate.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a-plane GaN films are investigated by high-resolution X-ray diffraction (HRXR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d van der Pauw Hall measure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Hall voltage shows more anisotropy than that of the c-plane samples; furthermore, the mobility changes with the degree of the van der Pauw square diagonal to the c direction, which shows significant electrical anisotropy. Furthe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electron mobility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edge dislocations.  相似文献   
83.
油气包裹体成分及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油气包裹体由于其在油气生成、运移、储集过程中的特殊意义,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石油地质研究者的关注。对油气包裹体特征的研究是一个综合过程,包裹体荧光分析、拉曼光谱成分分析、颗粒荧光定量分析以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包裹体中流体的地化特征,是研究油气包裹体成分的有效手段,为含油气盆地分析、油气资源评价以及判断包裹体成藏期次和油气运移通道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4.
采用负离子电喷雾(ESI)—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樊页1井页岩油和临近页岩油产层的两种不同岩相的岩心抽提物组成,重点研究其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差异。页岩油和岩心抽提物杂原子化合物以N1类为主。对比高分辨质谱图全貌和指纹细节、3个样品中N1类化合物的等效双键数及碳数分布以及N1类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均揭示页岩油中吡咯类氮化物组成与相邻层位的纹层状页岩抽提物组成类似,而与块状页岩抽提物中该类化合物组成差异较大。电喷雾—高分辨质谱具有超高的分辨率,能有效分析不同类型样品中杂原子化合物的精细分子组成差异,可为陆相页岩油近源示踪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简要介绍了雷公山煤矿的概况,详细阐述了煤层群开采矿井煤矸一体化连续运输技术,并在雷公山煤矿对煤矸分采、分掘、分装、分运、分流、分储、分时、连续的一体化运输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6.
三维动画软件3ds Max和后期全成软件Combustion的结合使用是提高影视动画制作质量和效率的捷径。本文给出了一个使用3ds Max和Combustion制作影视动画的实例,详细地说明了创作思路、技术要点和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87.
射频激励金属板条波导CO2激光器的功率输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较高的激光输出功率,介绍了射频激励扩散冷却全金属板条波导CO2激光器,放电区域由左右两个铝合金壁和上下两个铝合金电极构成,放电区域高2 mm,宽20 mm,长386 mm,工作气体混合比CO2:N2:He:Xe=1:1:3:0.26,该技术代替了过去的金属陶瓷结构,结合纵向电压均匀分布技术和面增比技术,获得了127 W的激光输出功率,光电转换效率高达14%。实验中,照相机放在激光器的纵向轴心上,清楚地记录了CO2激光器的放电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该激光器小信号增益1%/cm,饱和光强1 200 W/cm2,促进了CO2激光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柴西南地区)的基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已发现昆北等油气藏。为明确研究区基底断裂的控藏作用与成藏模式,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三维大连片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柴西南地区深大断裂较为发育,并控制了基岩油气藏的分布;同沉积逆断裂Ⅺ号、Ⅷ号及阿拉尔断裂早期活动控制了三大生烃凹陷的发育;基底的深大断裂在关键成藏期均比较活跃,为油气初次运聚成藏提供了垂向运移通道;②深大断裂控制的古隆起区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且风化壳中裂缝和溶蚀孔十分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③基岩风化壳上覆泥岩盖层的封盖能力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深大断裂的晚期活动会降低盖层对基岩油气藏的封盖能力;④建立了以深大断裂为核心的基岩油气成藏模式,即紧邻生烃凹陷的深大断裂-古构造背景-优质的泥岩盖层共同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成藏;⑤深大断裂上盘的扎西鼻隆、乌南鼻隆和跃进斜坡的Q3古鼻隆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于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比实际自然演化剖面地质样品和模拟实验样品的孔隙定量结果,认为烃源岩演化的整个过程中,不同尺度孔隙的孔容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大孔和介孔对孔隙变化的影响较大,二者应该是岩石总孔隙度的主要贡献者,且不同尺寸孔隙之间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成岩演化、构造变化等作用是导致孔隙变化的主要外部因素,生烃—排烃过程是内在因素。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烃源岩形成的烃类产物所赋存的孔隙空间及大小(规模)存在一定差异,该认识有助于明确泥页岩层系中不同演化阶段对应的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赋存机理。   相似文献   
90.
页岩油探井现场地质评价实验流程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油勘探钻完井过程中需要及时对页岩含油性及页岩油的可动性进行快速评价,而已有的现场评价技术主要适用于常规砂岩储层,难于满足页岩非均质性描述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针对性的实验技术序列。根据页岩油探井现场快速地质评价客观需求,结合实验仪器的客观技术指标,提出了现场实验项目、取样保存和实验技术流程,并开展了现场技术方法实验和应用研究,研制磁流体变密度岩石总体积测试装置,解决了易松散形变页岩难于取柱塞样而无法及时获取物性参数的难题,建立了无固定形状页岩物性分析技术;采用液氮冷冻密闭粉碎制样技术避免轻烃损失,岩石热解分析数据更为真实;优化现场测试项目之间以及现场和实验室分析项目之间的衔接,实验支撑更为高效。新技术在江汉盆地潜江组、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七段应用效果显著,为陆相页岩油勘探快速地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需要指出,中国目前页岩油勘探现场实验技术还不完善,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标准,下一步攻关方向应该是,在完善现场实验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的方法技术体系,搭建页岩油勘探快速地质评价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