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研究了50 kW分布式发电电压自治装置的控制策略,其原理是采用并网运行时的电网频率和电网电压作为支撑,根据输入输出功率、直流侧电压或充放电电流在AC/DC侧设计了恒压控制器、恒流控制器、Vf控制器,在DC/DC侧设计了恒压控制器、恒流控制器. 本文搭建了试验平台对分布式发电电压自治装置进行测试,感性无功降低电压实验和容性无功升高电压实验的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无功变化抗扰度. 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电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分析复合绝缘子被鸟巢草短接前后的电位分布和静电场强度变化,以空气工频平均击穿电场强度为判据,判断鸟巢草长度、湿度和复合绝缘子闪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20kV线路复合绝缘子被湿润鸟巢草短接长度超过1.25m时便可能发生闪络,短接长度达到1.62m时必然发生闪络。  相似文献   
13.
14.
为分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附近10 kV架空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特性的影响,首先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110、220、500 kV架空输电线路各1条作为试验样本,统计分析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前、后线路走廊范围内的地闪密度及雷电流幅值变化情况。然后采用规程法、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这3种方法,分析了架空配电线路直击雷受雷宽度与输、配电线路之间距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引起附近10 kV架空配电线路跳闸率增大,原因是输电走廊内地闪密度和高幅值雷电流概率增大;且输、配电线路之间的距离越小,架空配电线路遭受直击雷的风险就越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的自然污秽离子成分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更为有效地测量与研究电力外绝缘表面污秽的离子成分,首先从防污发展的需求入手,分析了进行电力外绝缘污秽化学成分研究的必要性。其次研究了使用离子交换色谱进行离子成分测量的具体方法,并使用该方法测量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力外绝缘自然污秽的离子成分。主要考虑污秽物对污闪电压的贡献和溶解度,制定了阴阳离子配对原则,并进行了人工配对,得出了自然污秽的化合物形式,发现了一种新的主要化学成分NH4NO3。最后讨论认为离子交换色谱法可用于批量测量电力外绝缘污秽离子成分;未来硝酸盐可能代替硫酸盐,成为电力外绝缘自然污秽的主要成分,由于硝酸盐不同于硫酸盐的性质,届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防污形势。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对雷击输配电杆塔后,输配电杆塔附近的鱼塘中出现大量死鱼现象,对该现象的机理用有限元软件仿真的方法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导致鱼死亡的原因是鱼遭受了雷电入地电流的电击;针对珠三角地区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使用向背离鱼塘方向使用水平接地极,向背离鱼塘方向迁移接地体,以及在接地极与鱼塘之间设置挡板的方案;通过有限...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广州地区线路绝缘子表面自然污秽化学成分的来源,建立了自然积污监测点,现场采集自然污秽并测量了其化学成分。使用富集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3种分析方法,分析了绝缘子表面自然污秽化学成分的来源,发现绝缘子表面自然污秽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不同污染源有不同的污染物化学成分;确定了绝缘子表面自然污秽积累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区线路盘式防污型玻璃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线路盘式防污型玻璃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规律,在广州地区建立试验点进行了为期2年的自然积污试验。根据上述试验数据,对上下表面等值附盐密度(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和不可溶物密度(non soluble deposit density,NSDD)的季节性、相关性、积污不均匀性和灰盐比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各个方面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描述及解释。研究认为,上述4个方面的各种特性主要是降雨对盐密和灰密冲刷效果的差异、降雨对上下表面冲刷效果差异以及上下表面旱季的积污差异等多种因素作用的钴单  相似文献   
19.
绝缘子表面自然污秽成分分析及其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自然污秽化学成分对污秽度评估和污闪电压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绝缘子表面自然污秽成分的研究现状,归纳了污秽的成分、分类和测量方法;分析主要污秽成分的来源、污秽评估与污秽成分间的关系、污闪电压与污秽成分间的关系,发现用等值盐密(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进行污秽度评估存在不足,需要加以修正,并提出了修正思路;另外,在相同外界条件下,不溶性污秽颗粒度也会影响污闪电压的大小,从污秽层附水量方面进行了解释.指出需加强有机污秽对污秽度评估和污闪电压等影响的研究,建立新的污秽度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影响污秽颗粒(以下简称颗粒)在绝缘表面吸附的因素,分别建立了污秽颗粒和绝缘表面的模型,在考虑绝缘表面边界层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污秽颗粒在绝缘表面碰撞和吸附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制定了污秽颗粒在绝缘表面吸附的判据,分析了颗粒直径(以下简称粒径)、空气中的主流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污秽颗粒在绝缘表面吸附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粒径是影响绝缘表面积污的首要因素,粒径越小越容易吸附;其次是空气相对湿度,湿度越大越容易吸附;最后是空气中的主流风速,风速越大越容易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