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9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3篇 |
综合类 | 40篇 |
化学工业 | 100篇 |
金属工艺 | 61篇 |
机械仪表 | 75篇 |
建筑科学 | 82篇 |
矿业工程 | 65篇 |
能源动力 | 11篇 |
轻工业 | 122篇 |
水利工程 | 11篇 |
石油天然气 | 26篇 |
武器工业 | 16篇 |
无线电 | 5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7篇 |
冶金工业 | 41篇 |
原子能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是水下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过高的内存消耗和计算需求阻碍了在实际应用中的部署。为此,提出一种轻量级的密集残差卷积神经网络(dense residu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DRCNN)用于水下图像增强。为降低计算成本,DRCNN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提取高级特征;通过密集连接和残差学习促进不同通道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模型表征能力;将输入的退化图像与中间特征图融合,保留图像全局相似性,同时防止模型梯度消失。实验结果证明DRCNN能有效提高水下图像质量,较于现有算法,DRCNN参数量减少了85%,PSNR、SSIM值分别提高了3%、2%,测试速度提高了3%。DRCNN使用更少的参数实现了更好的性能,利于在低资源设备的实时场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针对通航飞机机载缺少空中冲突告警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通航多机动性特点和低成本需求的自主空中冲突探测方法,实现对通航飞行轨迹的密切跟踪和准确预测;还利用改进的机载自主空中冲突预测模型完成冲突探测,并使用一种多重判定方法,保证了发布告警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飞行员提供符合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RTCA)关于空中冲突告警要求的反应告警预留时间.基于所提方法的机载原型机研制已经完成,安装该原型机的通航飞机在某通航机场完成了飞行验证,飞行验证结果表明,飞行员在冲突发生前92 s便获得冲突提醒,帮助飞行员提前完成正确的机动避撞. 相似文献
105.
提出一种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和取样光纤布拉格光栅(SFBG)的新型光分插复用器(OADM),它由两个并联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和四个取样光纤布拉格光栅组成.对该光分插复用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理论仿真,研究得出通道间隔为0.8nm时下载和输出端口的光谱特性,研究发现干涉仪的臂长差和取样光栅的中心波长差是决定光分插复用器输出特性的主要因素.调节一个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上的臂长差和取样光栅的中心波长,可以实现信号下载可调功能或直通功能. 相似文献
106.
107.
109.
为减轻车身重量,以某新能源车型前防撞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ic, CFRP)材料和机织碳-玻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Carbon-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ic, C-GFRP)材料代替原铝合金(6082-T6)材料。基于三点静压工况,确定“凹”字形结构为新设计复合材料前防撞梁的截面形状。基于熵权TOPSIS法对C-GFRP复合材料前防撞梁进行多目标优化,结合正面低速碰撞仿真对比,确定了2种复合材料前防撞梁的最优铺层厚度和铺层角度,通过碰撞比吸能、最大侵入量和碰撞支反力峰值等性能参数对比,分析了2种复合材料前防撞梁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