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意大利设计史学家罗杰斯认为,设计的每一个元素“从汤匙到城市”都同等重要。20世纪50年代,丹麦著名现代设计大师阿耐·雅各布森设计的丹麦皇家宾馆充分体现了“从汤匙到城市”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2.
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住房长期以来实行福利制分配,居民的住房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有了余富,就产生了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强烈愿望。据我们1991年对哈尔滨市50户居民住宅进行“小康住宅实态调查”的统计:①百分之百的住房均进行过改造和加工。②改造住房所耗费用情况如下:改造地面1019.18元/户;改造墙壁314.14元/户;改造厨房295.32元/户;改造卫生间368.5元/户;改造阳台443.95元/户;改造用电设备176.89元/户。由此可见,改造住房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一项主要内容,了解居民对住宅使用功能的要求,在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面积标准内,对旧有住宅模式的改造乃至扩建,以实现小康居  相似文献   
23.
许勇铁  李桂文 《工业建筑》2013,43(1):150-152,159
回顾宜兰厝的意义,阐明整合共生理念的内涵,解析宜兰厝的两种共生模式,即自然物整合共生与风土整合共生,从而进一步探索台湾地域空间的整合共生特征,为我国内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该文将生态效益引入到建筑设计研究中。在分析生态效益的概念源起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环境系统的特点,对建筑生态效益的表征意义进行论述,并总结出建筑生态效益的六个主要特征:共时性特征、历时性特征、整体性特征、协同性特征、人性化特征和互惠性特征。  相似文献   
25.
李静  李桂文 《城市建筑》2010,(8):112-113
本文以严寒地区高校体育馆比赛厅为例,选取天窗大小作为优化变量,并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分析其建筑能耗,得出了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的可行域,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黄牛软鞋面革在加工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牛软鞋面革是目前国内外市场较为热门的皮革产品,以它制作的各类男女皮鞋,由于其柔软,舒适的良好性能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黄牛软鞋面革的内在质量,更科学地进行生产管理。本文以河南南阳黄牛皮为原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对河南沁阳长城皮革公司与河南省皮革塑科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攻关研制的黄牛软面革,在加工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在各个工序皮革纤维编织的特点,粒面性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该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工艺方案和进行生产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需要"精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建设中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应增加“精准性”的原则和对策。精准性是指设计中要准确地提取各类影响因子,精确分析因子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互动程度,精巧整合诸因子,并用精细准则、精量标准准确描述和表达设计中各项内容。对精准性设计内涵、属性、基础、作用和价值提出了见解,以引导各类工程与环境设计向纵深方向发展,推进“精准建筑业”发展。  相似文献   
28.
我国大城市地区新城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学勇  李桂文  曾宇 《规划师》2011,27(5):93-98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内外动力叠加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新城在起到缓解城市过度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等作用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城变"空城"的现象.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新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新城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建设应以综合型新城模式为主,主要遵循...  相似文献   
29.
太阳能建筑的整合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群  李桂文 《太阳能》2004,(5):28-31
人与自然环境的适应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种协同进化的依赖关系。人类通过光合作用的产物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通过感知天光来感知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季节、气候……满足自身的定位感、安全感、场所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30.
师帅  李桂文 《城市建筑》2011,(12):96-98
本文以建筑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归纳出建筑中物质循环再生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筑循环再生策略,即材料循环再生和构件循环再生,以达到减少建筑活动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