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35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27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1篇
冶金工业   2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提出一种新型环形钢板剪切阻尼器(DASPSD),主要由上下两块连接板和两个环形金属阻尼器内外同轴套设构成,内、外环设有相应的连接件,该阻尼器具有双阶段工作和双级屈服耗能特性,有利于缓解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集中效应。首先,针对不同参数DASPSD开展了精细数值模拟研究,验证了该阻尼器的双阶段工作机制和双级屈服耗能特性,揭示了关键设计参数对DASPSD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明确了DASPSD相比于传统单阶U型阻尼器对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变形集中效应控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62.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建设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防灾减灾综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教学素材与授课方法,提升课堂活跃度,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典型工程灾害案例,通过专业化解读与课堂小组的讨论分析,建立了"浸润式"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课程教师主讲与国际知名专家专题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了课程的双语互动教学实践,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内容实时共享。此外,探索了新冠疫情期间课程教学对策,以期为重大疫情期间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教学对策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3.
研究提出了一种双阶受力干式装配梁-柱节点(DADBJ)。该节点的关键组件是摩擦铰(RFH)和预设缝防屈曲钢板(SBRSP),具备2个受力工作阶段和损伤集中易修复的特性。为了验证DADBJ构造的合理性,揭示其双阶段受力工作机理,设计加工了DADBJ试件,以SBRSP的预设缝隙宽度作为试验变量,进行了2个工况的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DADBJ构造实现了预期的双阶段受力特性,第一阶段由RFH提供节点的力学性能,第二阶段由RFH和SBRSP共同提供节点的力学性能;DADBJ的损伤集中于芯板,通过更换SBRSP芯板对节点快速修复,节点的性能可恢复到初始状态;SBRSP的预设缝隙宽度可直接决定DADBJ第二阶段的启动位移;提出的DADBJ双阶屈服荷载理论公式和二阶启动位移理论公式精确度好。该研究可为装配式框架结构和多阶受力型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4.
邬樱  李爱群 《工业建筑》2023,(4):180-189
数字孪生以万物生数、数生万物为基础,将城市、建筑、个人多层次时空发展孪结成一个虚实叠境的城市更新场景迭代耦合体。聚焦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和城市更新行业融合应用的新发展理念,较为详细地阐释了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建筑、数字孪生个体的新发展格局,深入解析新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与城市体检、装配式建筑、个体时空索引的典型应用场景构建。围绕城市更新开展数字孪生理论架构、技术应用、场景构建等研究工作,旨在为城市更新数智化转型与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应用参考和有益借鉴,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核心要素,分圈层差异化创新引领城市更新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65.
传统与现代修复加固技术的材料种类多、修复工艺特征不一,单一修复技术难以适配复杂开裂机理下木构件修复加固的多样性需求。同时,古建筑是有尊严的,它们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突出的建筑、艺术、科技及美学价值,古建筑中木构件开裂损伤的修复加固应以“整旧如旧”为前提。首先分析了木构件开裂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的材性退化机理。其次,在古建筑木构件常见开裂形式、宽度深度和结构位置分析基础上,分类研究了传统和现代的古建筑木构件开裂修复加固技术,并进一步总结了木构件开裂修复加固技术的现状及问题。最后,从状态评估、技术协调、修复模式等方面对木构件开裂修复加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探索。  相似文献   
466.
苏毅  李婷  李爱群 《材料导报》2021,35(4):205-209
与纳米粒子相比,极小粒子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是增大聚氨酯材料的阻尼耗能能力并拓宽有效温域范围的有效手段.本实验选取玻璃纤维、石墨烯、T-ZnOw和AO-80四种极小粒子,根据"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分别对各配方制成的聚氨酯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以研究极小粒子对聚氨酯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和AO-80对聚氨酯材料的损耗因子峰值及大阻尼温域范围的拓宽均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石墨烯以极低的含量提高了聚氨酯材料的损耗因子峰值;T-ZnOw可提高聚氨酯材料的TA值,并拓宽其大阻尼温域,但随T-ZnOw含量的增大,阻尼性能指标均降低.此外,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聚氨酯材料设计优化方案:100份基体材料中加入12份玻璃纤维、0.3份T-ZnOw、0.3份石墨烯以及18份AO-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