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燃料乙醇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石油资源紧缺、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本文介绍了我国燃料乙醇现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探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2.
大湾404-1H井是中石化普光分公司部署在大湾区块上的一口开发水平井,位于四川省宣汉县黄金镇贾口村二组,该井由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西南钻井分公司70117ZY钻井队承担,采用先进的垂直导向钻井系统VertiTrak及时控制上部陆相地层井斜,确保优质完成钻井施工。通过介绍VertiTrak技术在大湾404-1H井的详细施工过程,同时分析该技术的实钻效果及现场运用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初步给出该技术现场运用的合理性建议,为该技术在大湾区块的深入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以苯乙酮为模型底物,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了两株能高效催化前手性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分别生产相应的S-和R-型醇的菌株,鉴定后分别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和毕氏酵母(Pichia pastoris)。进一步考察了这两株菌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的反应特性,发现毕氏酵母还原苯乙酮的产物以R-型(R-α-苯乙醇)为主,产率达到75%左右,e.e.达到90%左右;白地霉还原苯乙酮的产物为S-α-苯乙醇为主,产率达到80%左右,e.e.达到70%左右。这较面包酵母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微藻催化不对称反应合成手性醇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微藻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反应类型,同时对影响微藻不对称催化手性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该项技术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5.
随着全球生物柴油成为替代石油能源产业的兴起,使副产甘油成为丰富而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因而合理利用甘油已成为生物柴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着重介绍了甘油制备丙二醇、二羟基丙酮、环氧氯丙烷等衍生物的研究及应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副产甘油的综合利用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6.
生物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醇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曾嵘  杨忠华  姚善泾 《化工进展》2004,23(11):1169-1173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生物催化羰基的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醇的研究情况。介绍了生物催化各类潜手性羰基化合物不对称还原的原理、菌种的筛选,以及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各类羰基化合物的实例。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价绍了我省磷肥生产的基本现状、磷矿矿床赋存和储量等概况,提出了我省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的思考建议,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以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为例,分析了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探讨了今后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的新思路与方法,以期为类似案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介绍了采用仰焊法进行电铲底架与履形座的焊接,分析了其焊接性,拟定了焊接工艺并成功地进行了焊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