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的过程.阐述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制定的框架与原则,采用的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制定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53.
经过连续几年的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工作,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效果明显,同时也发现限额考核主体复杂、建筑信息校核困难、产权人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推行公共建筑阶梯电价,充分利用市场杠杆作用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和绿色发展动能,从而解决政府被动管理遇到的上述困难,将是未来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以近年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已有的研究方法及政策经验,根据不同的档位节点值及加价水平,提出北京市公共建筑阶梯电价的四种方案,计算和对比各方案的实施效果,并最终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最佳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54.
北京市2020年碳排放达峰承诺以及人民群众对建筑品质、健康和节能减排的关注,对北京市未来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技术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与能源消耗的关键,且关系到建筑用户的切身体会。未来北京市应重点发展与推广哪些技术,既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能让建筑用户切实享受到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带来的红利,是中长期发展路线图制定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国家《绿色建筑建筑评价标准》的原版(2014)及修编版(2018征求意见稿)所提出的技术体系,通过专家研讨与问卷调研评分等方法,对各技术在京津冀地区不同建筑场合的适用性及投资回报率、不同评价维度的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技术领域以及推广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北京市及其他省市的路线图制定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与传统玻璃幕墙相比,双层玻璃幕墙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然而,其优势能否发挥,还取决于建筑和幕墙的设计是否合理。目前世界上对双层玻璃器墙节能设计的研究进展仍以基础研究为主,相对于直接指导工程设计仍有距离,该文在综述国内外理论和实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目前该类建筑设计的合作方式和流程,提出根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的不同任务采取相应的辅助设计方法,强调应加强对以往设计经验的总结,以指导建筑师在方案设计阶段正确把握双层玻璃幕墙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实现有效节能。 相似文献
56.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指的是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2008年4月,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简称绿标办,设在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具体开展绿色建筑设计、运行阶段的评价标识项目申报、评审和公示工作。截止到2009年7月,共有10个包括住宅与公建的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2个运行评价标识项目的评价工作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57.
58.
59.
当前中国正在面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节能减排的多重压力,能源供应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低碳生态城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2006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占全球的20%,已经十 相似文献
60.
办公建筑的光环境对空间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非视觉效应影响。本研究以3个典型办公空间为例,分别在晴天和阴天开展了室内光环境实测,通过分析等值黑视素照度达标情况对其进行非视觉效应的健康评价,并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实测办公空间光环境的非视觉效应表现不足,且等值黑视素照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然光。阴天工况下,各办公空间的生理等效照度达标率低于40%,内区工位基本无法达标。结合目前照明系统运行模式未考虑人员非视觉效应健康需求的现状,对办公空间照明系统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