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30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冯迪  林高用  刘健  邹艳明  彭大暑 《钢铁》2010,45(5):52-52
 为建立H13钢模具失效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该材料在20℃-650℃范围内的弹性模量进行了测量;对其在650-800℃温度范围,0.1-20s-1应变速率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和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结合广义Hooke定理和利用Zener-Hollomon参数描述的双曲正弦函数,建立了 H13钢的热变形行为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2.
依据色度学原理和显微组织分析,采用XPS、EDS和SEM等手段研究Cu-Zn仿金合金的高温色泽特性和在模拟汗液中的变色行为,探究金色表面膜的成膜结构和抗变色机理.结果表明:通过高温仿金化处理和抗变色处理,可获得与24 K纯金表面色泽一致兼具优良抗变色性能的仿金合金;Zn元素的增加促使氧化膜外层首先生成大量ZnO,避免生成黑褐色的CuO;Cu-AMT和Cu-BTA分子在表面疏松的ZnO间隙中逐渐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在50 ℃人工汗液中填补在α相和β相的缺陷处,取代间隙中的水分子和Cl-、NH+等腐蚀性离子,避免氯化物和氨化物等的生成破坏金色色泽.   相似文献   
2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电子探针以及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稳定化热处理前后Zn-10Al-2Cu-0.02Ti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通过室温恒载荷拉伸、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研究合金组织变化及其对合金室温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稳定化热处理((350℃,30 min,水冷)+(100℃,12h, 空冷)),后合金中的α+η层片状组织的减少,胞状和粒状组织增多;与挤压态合金相比,经过稳定化热处理后的Zn-10Al-2Cu-0.02Ti合金的抗蠕变性能显著提高,其稳态蠕变速率降低了96.9%.  相似文献   
24.
龙窑是优良古窑种之一,潮州龙窑在潮州陶瓷文化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并在潮州地区广泛分布。其传统的生产工艺,特别是烧成过程的一些特性,是历代陶瓷窑炉技术改造的基础,可以说,潮州历代陶瓷业的发展,潮州龙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5.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Cu、Fe、Cu叠片进行了轧制复合热力耦合模拟。获得了轧制复合过程的应力一应变场和温度场变化,对热轧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复合板各层厚度变化误差在5%左右,可对预测产品厚度,同时对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6.
林高用  郑小燕  冯迪  杨伟  张胜华 《钢铁》2008,43(12):63-0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等技术,综合比较和分析了H13模具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经相同气体渗氮处理后表层的组织结构和硬度。结果表明,经淬火+二次回火和淬火+三次回火的试样渗氮后,渗氮层厚度均达到约0.24 mm,致密化合物层厚度达到10 μm以上,表面硬度HV达到950 (约为HRC 67)。这两种热处理状态下渗层中化合物层均由ε相(Fe2N)、γ′相和Fe3O4构成,扩散层均由α Fe相、ε相(Fe3N)、CrN相和γ′相构成,但各相含量有差别。而淬火态和淬火+一次回火态的渗氮试样未能获得具有足够好综合性能的渗层组织。  相似文献   
27.
在焊前不预热、预热100℃和预热150℃的条件下进行HG70钢CO2气体保护焊,分析了预热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前预热使HG70钢焊接接头组织改善,硬度下降,淬硬倾向降低,塑性、韧性提高,强度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28.
采用有限体积法,对BFe10-1-1铜合金空心锭经"镦粗-穿孔"挤压无缝管的变形过程进行了3D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生产实际吻合良好.研究表明,穿孔变形过程中,空心锭内孔壁逐渐闭合,使氧化层进入管壁,是形成挤压管夹杂、分层等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改进穿孔针前端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空心锭内孔壁氧化层进入管壁.  相似文献   
29.
基于刚粘塑性理论,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铝型材分流挤压的焊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分流模模桥结构下焊合面上接触压力、流变应力和速度场的分布及其变化.模拟分析表明,随着模桥下端尺寸d的减小,焊合区域有效焊合路径L增长,静水压力升高,等效应力降低;利用Donati提出的K参数法来判断模桥结构对焊合质量的影响,表明,模桥下端尺寸d越小,分流的金属焊合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0.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高温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7075铝合金两道次热压缩变形道次间的软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热压缩变形道次间保温停歇之后,流变应力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保温停歇时间越长,合金软化率越高;变形及停歇保持温度越高,合金软化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