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41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效用,可有效缩短工期、提升施工质量,故而需予以重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现浇模板施工技术的类型与建筑施工原则,并通过科学制作现浇模板、注重梁柱安装效果、妥善处理施工缝、实施合理化拆除等策略,以此促进建筑工程的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近临界压力下R410A在水平螺纹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在质量流率为200 ~ 800 kg/(m2·s)、干度为0.1~0.9、冷凝压力比为0.8和0.9时,对3种不同管径的内螺纹铜管(5、7和9.52 mm)进行单管冷凝换热实验.结果 表明:冷凝换热系数随着质量流率和干度的增加而增加,冷凝压力越接近临界压力,换热...  相似文献   
43.
44.
本文针对工业废水排放,设计并研发了一套废水浓缩处理装置,以低温蒸发技术为依据,以热泵作为装置的主要驱动能源,空气作为循环介质,对含水率为95%的铜管清洗液进行浓缩处理。对装置的主要原理部件进行了介绍,建立了填料室的传质传热模型,通过Matlab编程确定填料尺寸为300 mm×400 mm×500 mm,搭建了实验台进行实验测试与能效分析。结果表明:装置能够稳定运行,凝结水量达到15 L/h,此时热泵功率为5.46 kW,装置能效比达到4.54,装置内循环空气温度变化为31 ℃到43 ℃,相对湿度达到94.6%,装置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达到最大浓缩程度,体积为原溶液的3/4左右,且出水程度较好,减少了工业废水处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45.
针对R404A的冷凝传热与压降关联式不少,但都是基于7 mm或者9.52 mm等大管径光管或者强化管,针对5 mm管径的关联式也都是适用于其它制冷剂,没有R404A小管径冷凝直接适用的关联式。本文通过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结合论证的办法,利用控制变量法、性质相似制冷剂优先法筛选出一批关联式,大量对比由关联式计算与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传热系数与压降的偏差,研究关联式的适用性及可修正性。结果表明:Dobson and Chato冷凝换热关联式乘以修正系数2.13,能很好预测R404A在内螺纹管中的冷凝传热系数,与实验值正偏差为+15.51%,负偏差为﹣14.13%。黄翔超提出的摩擦压降关联式能很好预测R404A在小管径内螺纹管内冷凝的摩擦压降,与实验值的正偏差为+12.56%,负偏差为﹣13.58%,两者均可为换热器设计计算提供较准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6.
某些室内环境因空气温度高湿度大,造成外围护结构尤其是玻璃幕墙内表面结露。通过采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温高湿室内围护结构表面结露进行分析,发现空调送风口与幕墙之间的距离与送风口的出风角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当风口与玻璃幕墙间距在0.2~1.1 m,出风角度在30°~45°时,基本可避免玻璃幕墙上出现大面积结露;出风角度为16°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大,越有利于避免外围护结构结露;出风角度大于45°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小,结露区域面积越小。  相似文献   
47.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住宅的建筑设计方案评价历来缺少简便、实用的定量方法,一直采用定性分析方式,使评价复杂,甚至会出现评价结果失真。通过对住宅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结合实践中的评价过程,提出用AHP方法(层次分析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具有方便、快捷、定量的特点,便于在工程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48.
电序分析     
周远田  柳建华 《测井技术》2001,25(4):278-280,286
从测井信号上提取的趋势称为电序,它是某种地质现象的有序变化,以测井信号的复杂表示和频率域包络证明了电序的存在;研究了在频率域提取各种测井信号电序的方法;电序所反映的地质信息取决于测井方法所能测到的地质信息,实例表明,电序在地质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本文根据热空间模型、人体热生理模型和人体热心理模型的分类标准,对非对称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度研究进行全面综述。热空间模型通过空调、环境参数直接预测人体客观、主观反应,人体热生理模型通过研究人体内部主动、被动生理调节预测人体生理参数,人体热心理模型侧重研究生理参数和主观反应的联系或人体如何适应热环境,最后概述了各模型的优点及局限。结果表明:热空间模型与选用的空间结构具有重大联系,一旦空间结构改变,模型建立的很多关系便无法成立,在车辆的应用领域价值更大;大多数热生理及热心理模型不够全面或仅限于特定环境,只有少数能够通过详细的体温调节解决人类对非均匀和瞬态条件的反应;Berkeley热舒适模型同时涵盖了热生理及热心理模型,但其耦合模拟过程过于复杂,而等效温度模型虽然精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运算简便受到更广泛的应用;自适应模型充分考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水平细通道内CO_2流动沸腾换热过程中流态及其转变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可视化实验研究。根据可视化实验结果,更新了CO_2在低蒸发温度下的理论流动状态预测模型。实验工况为:热流密度(7. 5~30 k W/m2)、质量流率(50~600kg/(m2·s))、饱和温度(-40~0℃)、干度(0~1)、内径(1. 5 mm)。理论分析表明:质量流率对换热过程中经历的流态形式有决定性作用,热流密度对环状流-干涸区域、干涸区域-雾状流边界转变曲线影响较大,饱和温度对流态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可视化研究表明:基于理论流态图对于CO_2在细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的流态能够较好的预测,也能反映不同工况下流态的变化趋势,但理论流态图对干涸区域和雾状流区域预测偏差较大;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液气黏度比的无量纲因子,并提出一种新的临界热流密度预测模型。在考虑质量流率和热流密度影响的情况下,根据更新后临界热流密度预测模型和实验数据,引入沸腾数Bo对理论流态图中环状流-干涸区域、干涸区域-雾状流及间歇流/弹状流-环状流边界转变曲线进行了更新,可视化研究获得的流态数据中89. 4%符合更新后的CO_2理论流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