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63篇 |
免费 | 1032篇 |
国内免费 | 7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30篇 |
综合类 | 1268篇 |
化学工业 | 2149篇 |
金属工艺 | 854篇 |
机械仪表 | 1285篇 |
建筑科学 | 1980篇 |
矿业工程 | 936篇 |
能源动力 | 546篇 |
轻工业 | 1868篇 |
水利工程 | 945篇 |
石油天然气 | 811篇 |
武器工业 | 159篇 |
无线电 | 162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63篇 |
冶金工业 | 848篇 |
原子能技术 | 166篇 |
自动化技术 | 18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6篇 |
2023年 | 484篇 |
2022年 | 568篇 |
2021年 | 696篇 |
2020年 | 539篇 |
2019年 | 599篇 |
2018年 | 638篇 |
2017年 | 300篇 |
2016年 | 355篇 |
2015年 | 485篇 |
2014年 | 1014篇 |
2013年 | 742篇 |
2012年 | 861篇 |
2011年 | 916篇 |
2010年 | 859篇 |
2009年 | 867篇 |
2008年 | 827篇 |
2007年 | 825篇 |
2006年 | 848篇 |
2005年 | 807篇 |
2004年 | 693篇 |
2003年 | 618篇 |
2002年 | 580篇 |
2001年 | 584篇 |
2000年 | 565篇 |
1999年 | 406篇 |
1998年 | 360篇 |
1997年 | 333篇 |
1996年 | 302篇 |
1995年 | 291篇 |
1994年 | 274篇 |
1993年 | 205篇 |
1992年 | 177篇 |
1991年 | 173篇 |
1990年 | 153篇 |
1989年 | 169篇 |
1988年 | 90篇 |
1987年 | 90篇 |
1986年 | 99篇 |
1985年 | 86篇 |
1984年 | 76篇 |
1983年 | 49篇 |
1982年 | 67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41篇 |
1979年 | 33篇 |
1978年 | 14篇 |
1965年 | 8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工作通过对全钒液流电池的充电-搁置实验,对电池搁置阶段的开路电压变化进行探索。实验发现,全钒液流电池的开路电压变化与非液流储能电池有所不同,主要由跃降、缓慢下降、缓慢上升和趋于稳定四个过程组成。本工作首先对全钒液流电池开路电压的四个过程逐步进行分析,然后重点针对开路电压出现缓慢上升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全钒液流电池开路电压缓慢上升的过程与电池内电解液体积占比和流量有关,是全钒液流电池在充电结束搁置阶段的重要特征。电池内电解液体积占比越小,开路电压缓慢上升过程越长,上升幅度越小。电解液流量越大,开路电压缓慢上升过程越短,上升幅度越小。 相似文献
102.
103.
我们小组的先进操作方法,主要是在党和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全组同志发挥了工人阶级高度的劳动热情,积极学习了苏联先进经验,并结合本组实际情况,共同研究出来的。现在把它详细地介绍出来,供同志们参考:流水专一操作法流水专一操作法就是干成套的活,一个人专干一道工序。这种操作方法,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呢?51年秋季,有次我们从技师那里领下一批土车上的‘小套’活。厂长说:这批活特别急,这时我们研究了 相似文献
104.
105.
综采工作面的高精度煤层地理信息是实现智能无人开采的关键,但现阶段所构建的煤层三维模型垂向精度较低,无法满足智能开采的实际需求。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综采工作面煤层三维模型动态修正方法。将得到的初始煤层三维模型静态数据及开采过程中采煤机截割产生的动态数据融合,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预测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基于空间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 LSTM)、编码-解码长短期记忆网络(EncoderDecoder LSTM)的预测算法),根据上一回采阶段的煤层数据,动态预测下一阶段未开采区的煤层底板曲面和煤层厚度。采用双层循环嵌套的网格搜索方法对上述3种预测算法进行参数调优,获取未开采区煤层底板曲面和煤层厚度的高精度垂向分布数据,作为煤层三维模型修正值,动态修正下一阶段未开采区的煤层三维模型;随着工作面不断开采,利用新获取的修正数据持续动态修正并更新初始煤层三维模型,从而提升初始煤层三维模型精度,使动态修正后的煤层三维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综采工作面实际煤层分布。以山西吕梁市某煤矿18201工作面煤层三维模型为例,采用提出的动态修正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在工作面推进方向16~23.2 m范围... 相似文献
106.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飞机经过长时间服役,其广布疲劳损伤带来的飞机服役可靠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针对飞机铝合金壁板结构开展了疲劳裂纹扩展试验与剩余强度拉伸试验,以及数值仿真研究,并采用塑性区连通准则、表观断裂韧性准则、净截面屈服准则和韧带平均应力准则4种典型的多裂纹连通准则对其剩余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疲劳裂纹的逐渐扩展,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逐渐增大,裂纹扩展速率逐渐增大。对于含多裂纹的铝合金壁板结构,建立剩余强度与裂纹总长度的关系更能准确体现机身壁板在实际服役过程中的剩余强度变化。与其他3种准则相比,塑性区连通准则可以控制含等长度裂纹与非等长度裂纹的铝合金壁板结构剩余强度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是4种准则中预测精度最高的,因此,塑性区连通准则对飞机铝合金壁板结构广布疲劳损伤设计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08.
通过对长子县山区杂粮机械化生产推广工作发展缓慢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其发展水平的主要根源,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解决低渗透气田在井间串联、井口混输计量模式下,单井产气、产液量无法准确计量的技术难题。 方法基于旋进旋涡流量计和V锥流量计的单相计量原理,通过开展空气-水两相流的室内实验,分析了不同运行压力、气液比以及表观气速下单相流量计的混相计量误差变化规律。借助量纲分析法,分别建立了进动频率和压降与相关无量纲准数的关联公式,并采用室内实验数据分别进行了混相条件下的参数修正,利用两种流量计串联组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含液率的湿气双参数组合计量模型,并采用延安气田现场的实流数据对模型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 结果室内实验时,当湿气体积含液率小于1%时,旋进旋涡进动频率随体积含液率的升高而降低,出现“欠读”现象,而V锥流量计的计量压降随体积含液率的升高而增大,产生“过读”现象。当体积含液率大于1%时,由于气相含液量偏大,造成旋涡进动信号下降规律不明显,从而导致组合计量模型的结果可能出现失真,现场实流测试结果显示,组合计量模型的气相体积流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29%,液相体积流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066%,体积含液率的平均绝对误差为 0.059%。 结论旋进旋涡与V锥流量计的组合计量模型在气相含液量较低时,气相和液相的计量精度可满足现场生产需要,且加工设计成本较低,可以为延安气田排水采气井的气液混相计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