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巴基斯坦北部地区DAKHNI区块地层复杂,安全密度窗口小,井控安全工作压力大,针对该区块钻井、固井过程中经常发生溢流、井漏、卡钻和地下井喷等复杂情况和事故,提出了下套管期间产生井口高压时的压井处理及井漏后的井控处理对策,并首次应用了自动灌钻井液浮箍。此技术可以避免由于下套管引起的压力激动而诱发的井漏,且省去了灌钻井液时间以降低出现卡套管的风险,认为在下套管过程中应注意控制下套管的速度且分段循环钻井液,防止憋漏地层。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自修复性的涂料,评价并分析涂层的自修复机理和自修复效率。方法 通过预聚体法,将聚己内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在氮气气氛预聚后,降温加入双硫扩链剂和交联剂反应,在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溶剂、消泡剂、流平剂等,得到聚酯型聚氨酯可自修复涂料。采用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化学结构表征,采用百格实验和邵氏硬度计进行附着力和硬度测定,通过三维视频显微镜和拍照记录涂层在不同温度、不同损伤程度和不同厚度下的自修复时间,考察该涂层的自修复性能。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样品进行热性能表征。结果 拉曼光谱中510 cm-1处S—S键的特征峰和640 cm-1处C—S键的特征峰清晰可见,涂料的附着力为1级,邵A硬度为73。自修复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自修复时间从室温下300 min,缩短至100 ℃下5 min,不同厚度和不同损伤程度涂层的自修复能力不同。热重分析表明,该涂层的热稳定性随交联程度的增加而提高,所有涂层的热分解温度都高于334.6 ℃。结论 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双硫键被成功引入聚氨酯结构中,得到的自修复涂层的硬度和热稳定性均满足常规使用要求,该涂层的自修复能力受修复温度、涂层厚度和损伤程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3.
粘度法测量聚合物相对分子量的原理是在溶液极稀时测量聚合物对溶剂粘度的影响程度.目前常采用单线法和双线法回归聚合物溶液比浓粘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求出溶液浓度趋近于0时的比浓粘度,进而求得特性粘度,再由特性粘度经验方程计算出聚合物相对分子量.试验测定室内合成的聚合物钻井液处理剂,发现线性处理方法回归的比浓粘度与浓度关系式相关系数较低,认为测定的相对分子量误差较大,因而提出了用多项式法处理数据的新方法.该方法回归的关系式相关系数较高,计算的相对分子量与线性处理方法相比差距较大.用此方法对另一种聚合物钻井液处理剂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论相同.多项式法计算聚合物钻井液处理剂相对分子量的可行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4.
国外RC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筑结构在意外事件时的连续倒塌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参考美国国防部编制的《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DoD 2005)提供的设计流程,对按照我国现行规范设计的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连续倒塌仿真分析,研究了其抗连续倒塌能力。并应用拉结强度法和拆除构件法,对该框架进行了抗连续倒塌设计,建立了将国外规范中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应用于我国框架结构的设计实例,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5.
楼板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结构在意外事件情况时的连续倒塌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楼板作为主要的结构构件,对结构的整体性有重要贡献,对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但现有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往往并没有考虑楼板的影响。本文参考美国国防部编制的DoD 2005《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的设计流程,对按照我国现行规范设计的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连续倒塌仿真分析,通过比较带楼板和不带楼板的2栋框架结构倒塌仿真计算结果,研究了楼板对整体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得到了楼板可对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有较大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油基钻井液的密度受温度和压力影响显著,掌握油基钻井液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密度的变化规律是钻井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现场配方在室内配制了相同组分、不同密度的4种油基钻井液,使用Anton Paar公司的流体高温高压密度测试仪测定了4种油基钻井液的密度在温度范围60~220 ℃、压力范围20~120 MPa内的变化,探究了温度和压力对油基钻井液密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油基钻井液密度的温压二元数学模型。使用现场不同密度的油基钻井液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平均预测准确度达97.93%,能够满足现场使用的需要。另外对2种类似配方的油基钻井液进行了密度准确性验证,结果显示平均误差为9.24%,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