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74篇 |
免费 | 476篇 |
国内免费 | 44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68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564篇 |
化学工业 | 888篇 |
金属工艺 | 843篇 |
机械仪表 | 742篇 |
建筑科学 | 750篇 |
矿业工程 | 473篇 |
能源动力 | 235篇 |
轻工业 | 962篇 |
水利工程 | 391篇 |
石油天然气 | 434篇 |
武器工业 | 91篇 |
无线电 | 10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74篇 |
冶金工业 | 634篇 |
原子能技术 | 82篇 |
自动化技术 | 8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265篇 |
2020年 | 213篇 |
2019年 | 278篇 |
2018年 | 267篇 |
2017年 | 111篇 |
2016年 | 148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455篇 |
2013年 | 386篇 |
2012年 | 455篇 |
2011年 | 478篇 |
2010年 | 466篇 |
2009年 | 500篇 |
2008年 | 471篇 |
2007年 | 530篇 |
2006年 | 525篇 |
2005年 | 448篇 |
2004年 | 408篇 |
2003年 | 417篇 |
2002年 | 331篇 |
2001年 | 315篇 |
2000年 | 297篇 |
1999年 | 273篇 |
1998年 | 212篇 |
1997年 | 190篇 |
1996年 | 198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43篇 |
1993年 | 116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外辐射源雷达面临严重的多径杂波问题,传统的递归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Square,RLS)算法能有效地抑制多径杂波,相对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而言,该算法收敛速率快,且不随输入相关矩阵特征值的扩散而改变,能获得更好的杂波抑制效果,但该算法复杂度高,不利于实时处理.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外辐射源雷达多径杂波抑制的快速横向滤波算法,该算法的计算量与LMS相当,同时具有RLS的优越性,对多径杂波抑制的实时处理更具有吸引力.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网络电视及手机电视的换台时延如果较长,就容易影响到用户的收视体验.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给出了一种方法,即通过为组播复制点等网络节点添加缓存资源,用于暂存节目数据,并以突发的形式传递给STB(机顶盒)或手机终端,从而实现换台加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介绍了Xilinx Foundation F3.1开发平台的特点和组成,以及基于该平台的FPGA设计流程,重点研究了如何有效利用该平台进行系统级芯片和高速电路的设计,并给出LVDS通讯模块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7.
外辐射源雷达的研究和应用正朝着由单收发对向多收发对体制发展。作为该型雷达的一种重要机会照射源,新一代数字广播电视广泛采用单频(或同频)网覆盖方式,其内在决定了基于此的外辐射源雷达是分布式和网络化的。鉴于照射源单频网配置下外辐射源雷达不同寻常的工作和处理方式,该文归纳提出了单频网分布式外辐射源雷达的概念,阐述了该型雷达的主要特性以及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并就部分关键技术讨论了若干可供尝试的解决方案,结合原理实验结果展示了该型雷达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集外辐射源雷达探测网的四网融合的概念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极化码拥有出色的纠错性能,但编码方式决定了其码长不够灵活,需要通过凿孔构造码长可变的极化码。该文引入矩阵极化率来衡量凿孔对极化码性能的影响,选择矩阵极化率最大的码字作为最佳凿孔模式。对极化码的码字进行分段,有效减小了最佳凿孔模式的搜索运算量。由于各分段的第1个码字都会被凿除,且串行抵消译码过程中主要发生1位错,因此在各段段首级联奇偶校验码作为译码提前终止标志,检测前段码字的译码错误并进行重新译码。对所提方法在串行抵消译码下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凿孔方法,所提方法在10–3误码率时能获得约0.7 dB的编码增益,有效提升了凿孔极化码的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