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根据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低密度住宅现状的调查结果,以《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参考,借助于能耗分析软件TRACETM 700对目前低密度住宅的一些常见墙体形式和新型墙体材料进行热工性能模拟,并进行简单的经济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2.
相变材料式蓄冷系统的动态模拟及运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相变材料式蓄冷系统的三大部件即蓄冷设备、制冷系统、空调负荷的数学模型,对常规系统、全蓄冷系统和部分蓄冷系统分别进行了动态模拟,计算出供冷季的总运行能耗和电费,分析比较了这三种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54.
2012年11月25-27日,第一届亚洲建筑模拟大会(ASim2012)在中国上海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是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International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Association,IBPSA)的系列会议,旨在推动建筑模拟技术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IBPSA中国分会、日本分会和韩国分会协办。亚洲建筑模拟大会将两年举办一次,下 相似文献
55.
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典型城市未来天气参数与建筑能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得到证实,对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造成的影响备受瞩目,气候变化无疑将对建筑能源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基于IPCC最新预测结果,选择我国3个典型气候区代表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采用统计降尺度方法 -Mor-phing,在现有典型气象年的基础上,结合地球气候模式(GCM)在气候变化中间稳定路径(RCP4.5)和高端路径(RCP8.5)下的大尺度预测结果,进行未来天气参数预测。针对每个城市、每个气候变化路径各生成5个未来时间段(2000年~2017年、2018年~2035年、2036年~2053年、2054年~2071年和2072年~2089年)的TMY逐时天气参数文件,用于典型建筑模型进行全年能耗模拟,预估典型城市建筑能源需求在未来100年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6.
本文是碳中和城市建筑能源系统系列文章的第三篇。碳中和城市能源系统要实现“两个替代”,即能源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和能源消费的电力替代。因此有2个关键点对负荷分析提出了要求:一是建筑电气化,使得建筑供热供冷负荷与电力负荷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化,使得电力系统从原先只应对需求侧的变动负荷,变为要应对需求侧和供应侧2个方面的变动负荷;而建筑成为电网灵活性的最主要的提供者。本文总结了在这种形势下的电力负荷和冷热负荷分析的特点,阐述了电力负荷分析与建筑供热供冷负荷分析技术路径的异同。重点介绍了在建筑能耗限额背景下供热供冷负荷的反推方法,以及其重要参数“当量满负荷小时数”的概念和生成方法。最后介绍了为电网提供灵活性的供热供冷负荷预测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效果的好坏依赖于控制系统。传统的控制过程中PID参数需要专业人员根据工程经验进行设定,往往控制精度不够,鲁棒性差。而基于系统传递函数的PID控制虽然表现性能良好,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不能得到准确的传递函数而受到限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研究的暖通空调对象进行模型参数的辨识。在辨识过程中,首先将空调系统中涉及的某个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设置为二阶滞后模型,然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辨识。通过将目标函数设置为最小化模型输出与系统实际输出的偏差值而得到最优参数解,从而得到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通过2个算例说明该方法过程简单、结果准确,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