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针对高速铁路轨道-路基实尺试验模型提出了列车振动荷载模拟装置,该装置由反力架、作动器及分配梁等组成。参照实尺模型,建立了轨道-路基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以运行速度为350km/h的CRH380型动车组、CRTSⅡ型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计算并分析了列车移动荷载加载和作动器加载时路基的竖向动应力和竖向动位移,结果表明采用作动器联动加载可较好地模拟列车动力荷载。为获得动力加载时程曲线,采用数值模型建立相邻车厢的两个相邻转向架经过轨道时扣件点反力时程曲线,结合分配梁体系的传力特性和MTS伺服加载试验机对输入时程曲线的要求,通过对扣件点反力时程曲线进行叠加和傅里叶变换得到了作动器的输入时程曲线。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红砂岩嵌岩桩桩–岩界面的摩阻特性进行了现场模型试验。试验研究表明,红砂岩嵌岩桩侧摩阻力呈现上大下小的分布模式,并随着岩石节理裂隙、钻孔质量等因素呈现波动,破坏时桩身上部的侧阻力远大于下部侧阻力值。随着桩长的增加,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效率降低,极限侧摩阻力减小;桩周红砂岩的软化会明显降低极限侧摩阻力和承载力,并改变红砂岩嵌岩的破坏模式;随着桩端刚度的增加,侧阻力分担比变小,发挥速度加快;增加桩长或桩端刚度使侧阻力有向桩身上部集中的趋势。根据现行规范确定的红砂岩嵌岩桩承载力存在较大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层结构的抗浮设计存在很大区别,位于富水地层中的地铁车站,结构抗浮问题尤为突出。以厦门地铁典型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ABAQUS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铁车站位于富水地层中的抗浮破坏模式,并提出抗浮措施。结果表明:富水地层中的地铁车站抗浮破坏模式为整体抗浮失效,由于车站侧壁摩阻力作用,结构并非突然浮起,而是整体上浮位移增长速率加快,破坏时板柱节点处的应变较底板其他部位偏大;上浮破坏时底板处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与水体水压一致,由于渗流损失,底板处孔隙水压力需折减,折减系数约为0.79~0.85;抗浮设计时可考虑利用围护结构,改变渗流路径,增大水头折减。 相似文献
15.
佛山陶瓷总部基地二阶段工程项目不仅拥有瓷砖、卫浴商区,而且陶瓷机械原材料配套中心的设立和陶瓷信息、中国陶瓷网等媒体的入驻,让佛山陶瓷总部基地的产业链更趋完善,进一步巩固了佛山陶瓷的领军地位,必将为佛山陶瓷企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为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潮流,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二期工程正式开建,并将于今年秋季陶博会期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多家进驻的陶瓷卫浴企业进入紧张的装修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厦门市海积淤泥水泥土工程特性,根据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制定了水泥土配比方案,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与直剪试验获得了水泥土力学参数,分析了含水率、龄期与水泥掺入比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积淤泥初始含水率为45%~65%、水泥掺入比为9%~21%时,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46~5.38 MPa,内摩擦角为13.61°~41.99°,黏聚力为65.8~787.25 kPa;含水率55%是水泥掺入比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程度的分界线;当水泥掺入比低于18%时,水泥土的抗压强度与黏聚力近似呈线性增大,且初始土体含水率45%的水泥土强度增长速率大于含水率55%与65%;当水泥掺入比大于18%时,强度指标增长速率降低。在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厦门市海积淤泥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COVID-19疫情的传播机理、模拟疫情的传播过程,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新冠肺炎传播机制研究与仿真分析。首先,针对上海市2022年2月24日至6月24日期间疫情从爆发到清零的完整过程,提出了SEIGQ模型,该模型加入了不易感人群,并考虑了潜伏者的感染性。其次,利用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COVID-19疫情演化的传播过程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SEIGQ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真实疫情的传染速度和规模,同时平均交通系数、核酸常态化系数、病毒变异和疫苗接种率对新冠肺炎新增阳性病例人数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