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1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低温奥氏体钢中合金元素的综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总结了低温奥氏低钢中合金元素的综合作用,合金元素主要通过对奥氏体层错能和屈服强度的作用而影响了α,ε马氏体相变及相变临界点Ms,Mεs,也决定了奥氏体钢的形变断裂特性,在低温奥氏体钢中,σ^γ0.2和Ms(Mεs)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2.
以低碳硅锰钢退火和淬火制备的不同前驱体为研究对象,经两相区等温-贝氏体区淬火配分(IQPB)工艺处理,采用OM、SEM、TEM、EPMA、室温拉伸等手段,研究前驱体对贝氏体/铁素体复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等温阶段,C、Mn元素由铁素体向奥氏体扩散并富集明显。奥氏体中C、Mn元素富集区域面积分别为10.3%、34.9%,元素浓度最高值分别可达0.62%和5.7%(质量分数)。相对于退火处理,淬火制备的马氏体前驱组织的试验用钢经IQPB处理后,多边形铁素体含量减少,粒状/短棒状贝氏体增多,抗拉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提高。随着淬火碳配分时间的增加,前驱体为马氏体组织的试验用钢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断后伸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变化。当淬火配分时间为5 min时,抗拉强度为990 MPa,断后伸长率为30%,强塑积达29700 MPa·%。  相似文献   
23.
陈跃良  王安东  张勇  卞贵学  黄海亮 《材料导报》2018,32(9):1549-1556, 1563
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设备,测量并观察了2024-T3铝合金在不同Cl~-和H~+ 浓度水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开路电位及微观腐蚀形貌;建立了用于双因素协同效应分析的数学模型,量化了Cl~-浓度和H~+ 浓度对铝合金初期腐蚀速率的主效应、协同效应以及简单效应,探讨了二者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l~-和H~+ 浓度增加,铝合金腐蚀加剧,但表观腐蚀形貌未改变;置信度为0.005时,Cl~-和H~+ 浓度对腐蚀速率的主效应及协同效应显著,由主到次可排序为H~+ 、Cl~-、H~+ ×Cl~-(协同效应),二者的简单效应亦有显著性差异;二者通过改变钝化膜性质来影响铝合金初期的腐蚀行为,在不同浓度水平下,主导钝化膜破坏的反应有所不同,当H~+ 浓度较高时,钝化膜的溶解破坏占据主导地位,当H~+ 浓度较低时,Cl~-和H~+ 对钝化膜的协同破坏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4.
针对预制箱梁拆模后梁侧面不平整、底部凹凸不平整、模板材料成本不断攀升等诸多问题,基于市场调研和箱梁浇筑不同材料模板比对,指出选用PVC耐力板材作为梁模板很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对以后的预制箱梁施工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5.
斜跨已有线路跨越部分采用转体施工,施工必须确保合龙后的桥梁结构的整体线形与受力状态满足设计要求。针对转体桥梁施工过程的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转体施工过程,分析了转体施工方案设计可行性及转体施工安装下球铰和滑道定位架,高程和中心偏差控制。同时分析了下球铰表面安装四氟乙烯片,顶面在同一球面上其误差。总结出下球铰和滑道顶面相对高差提高至小于1.2mm,中心偏差小于0.8mm,为以后类似箱梁段施工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不均匀因子与工具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T10、GCr15、6CrW2Si、YK 等钢种在不同奥氏体化条件下的不均匀因子及其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均匀因子与材料成分、原始组织及加热工艺密切相关。在临界点以上选取合适温度进行分级加热可有效地降低奥氏体不均匀因子,限制平均晶粒直径,最终晶粒度可比相同温度直接加热提高2 ~3 级,从而既可遏制奥氏体晶粒的异常长大,又有利于调整奥氏体成分,为解决中碳高合金YK 钢的强韧化热处理提供了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27.
借助SEM、XRD、TEM、EPMA、室温拉伸等试验手段,采用IQPB(两相区退火-贝氏体区淬火碳配分)热处理工艺,针对两相区退火温度对含铜贝氏体/铁素体复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区退火温度升高,铁素体所占体积分数减少,板条状贝氏体含量增加;试验用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而伸长率则不断下降。室温组织中残留奥氏体含量,随退火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变化。790℃退火处理,拉伸形变过程,应变后期加工硬化指数n值较高,持续加工硬化能力明显,断口处裂纹尖端钝化,强塑积可达28.06 GPa·%。  相似文献   
28.
以低碳Si-Mn钢为研究对象,采用DIQPB(两相区形变+奥氏体化+贝氏体区淬火配分)与IQPB(两相区保温+奥氏体化+贝氏体区淬火配分)热处理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预先高温形变热处理对残留奥氏体稳定性的提高作用。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成批次、沿横向和纵向不断生成,残留奥氏体位于贝氏体板条间和晶界处,呈薄膜状、块状分布。EBSD和纳米压痕测试表明,一定压应力作用下,纳米压痕周围部分小块状残留奥氏体被保留,试验钢显微硬度位于1.20~1.39 GPa之间。预先高温形变热处理后贝氏体板条细化,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由10.41%增加到12.47%,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由1.41%提高到1.56%。力学性能方面,相较于IQPB工艺,DIQPB工艺处理后试验用钢抗拉强度由1226 MPa提高到1260 MPa,断后伸长率由17.6%提高到22.0%,强塑积可达27 720 MPa·%。  相似文献   
29.
同步调相机励磁系统需要具备能够提供2.5倍励磁电流及3.5倍励磁电压的强励能力,过高的励磁电压存在击穿调相机励端正负极,导致励磁电流快速增大数倍的风险.本文结合某调相机强励试验中励端正负极击穿时的录波波形,分析了调相机励端正负极击穿时励磁系统的动作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此种情况下现有的励磁限制、转子保护存在局限性,由此提出了一种借助顶值励磁电流和最大可能励磁电流理论值及时发现励端击穿的转子电流保护,通过计算验证了提出的转子电流保护能够在励端正负极击穿情况下及时准确动作.  相似文献   
30.
指纹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热点.指纹特征可分为全局特征与细节特征,现有主流指纹识别方法是基于细节特征的识别,但是指纹全局特征识别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加符合人类识别机理.本文尝试采用PCA网络提取指纹的全局特征--主分量特征,理论分析与实验说明了指纹主分量特征是有效的,鲁棒性较好.在识别方法上,采用协同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注重模式的整体信息,并将其与PCA网络特征提取层有机的结合.对FVC2002指纹库的实验表明,本文的指纹全局特征识别方法预处理与特征提取简单,识别速度快,鲁棒性较好,取得了良好的指纹识别与身份认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