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对离子交换树脂床层的流态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离子交换树脂床层流态化速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2.
莱州湾凹陷垦利11区盐构造特征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凹陷垦利11区首次在渤海海域揭示了盐湖沉积体系及盐相关构造。利用最新钻井资料,分析区域构造应力背景,结合地震反射特征,认为垦利11区盐构造处于盐枕发育阶段;盐层厚度北部大于南部。盐构造活动形成了垦利11区近源、短距离运移的成藏特征,围绕盐体的含盐热流体对油质的改善有重要影响。垦利11区发现的油气集中在盐上层,分析表明垦利11区盐下层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保存条件,是重要的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23.
Ni、B共掺杂TiO2-陶粒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陶粒负载Ni2O3和B元素共掺杂纳米TiO2可见光催化剂,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探讨了光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的规律,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Ni元素和B元素掺杂量、催化荆投加量、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甲基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温度下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B和Ni最佳掺杂量为3.0%;甲基橙脱色率随甲基橙初始浓度的降低、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初始pH值降低而增大;催化剂经重复使用后,仍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4.
对离子交换树脂床层的临界流态化速度进行了试验测定,建立了临界流态化速度综合关联式,并与其它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5.
对 D油田饮用水厂供水管网的水质改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石灰处理 ,喷淋曝气 ,纤维束过滤及锰砂过滤工艺可使出厂水水质由严重腐蚀性转变为基本稳定性 ,使管网腐蚀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提高了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26.
基于环渤中地区油气勘探实践和浅层岩性油藏解剖,结合油气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富集规律研究,对其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进行总结,预测有利岩性油气藏勘探方向。研究认为,环渤中地区浅层岩性油藏富集主控因素为“脊-断-砂-带”4要素的耦合,深层汇聚脊是浅层油气富集的基础,切脊大断裂活动强度与盖层断接厚度控制油气垂向运移能力,大型砂体与切脊断裂耦合控制大规模油气充注,构造应力集中带断裂封闭能力影响岩性油气藏富集程度。通过对环渤中地区浅层岩性油藏的实例分析,建立凸起汇聚型、陡坡砂体汇聚型、凹中隆起汇聚型3种主要油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27.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发育走滑转换带,是大、中型油田形成的有利位置。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结合勘探实践,对该区走滑转换带的特征及构造圈闭的形成、古近系砂体展布和油气垂向运移这3个成藏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依附于5条走滑断层,研究区形成了断边走滑转换带、断间走滑转换带和断梢走滑转换带3种类型,每种又可分为压扭型和张扭型2个亚类,对应形成增压型和释压型构造圈闭;②压扭型走滑转换带发育的构造圈闭规模大(即增压型的构造圈闭面积大),为大、中型油田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圈闭条件;③走滑转换带古近系砂体在走滑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迁移性,导致其在横向上分布范围更广,可接受来自不同位置烃源岩的原油充注,在平面上形成多构造含油的特征;④走滑转换带伴生调节断层发育,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最终形成多层系和多断块含油的特点。综上所述,辽中凹陷南洼走滑转换带控制了大规模构造圈闭的形成、控制了古近系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以及原油在垂向上的运移等大、中型油田形成的基本成藏要素。  相似文献   
28.
绥中36-1油田是渤海湾陆相断陷湖盆中最大的古近系东营组油田,具有埋藏浅、规模大、层系单一、油品较稠等油藏特征。自1987年钻探发现以来,历经油藏评价阶段、产能建设阶段、综合调整阶段,截至2020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5×108t,累计生产原油9 000×104t,目前稳产350×104t/a以上。充足油源供给、优质储-盖组合、优势运移通道和良好保存条件是绥中36-1油田形成的关键地质条件,其中,邻近的极富烃辽中凹陷为绥中36-1油田提供充足的油源,东营组二段最大湖泛期沉积的泥岩与三角洲砂岩形成优质储-盖组合,NE向继承性发育的伸展-走滑大断裂控圈、封闭能力强,继承性鼻状构造与烃源岩大面积接触构成了油气向圈闭运聚的高速公路。针对海上首个大型整装稠油油藏形成的海上大型三角洲稠油试验区开发技术、海上稠油油田综合调整技术组合等系列实用性关键技术为绥中36-1油田的开发和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9.
薛永安  王德英  王飞龙  汤国民 《石油学报》2021,42(12):1581-1591
随着"湖盆成气"和"汇聚脊控藏"认识的提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和中—浅层成为"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以来渤海油田取得勘探突破的主要领域,获得多个亿吨级油气田。结合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实践,明确了该盆地凝析油气和轻质油藏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渤海湾盆地凝析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在于在生油岩到储油层之上覆盖区域性超压厚层泥岩盖层。在渤中凹陷和辽东湾坳陷北部,盖层的压力系数超过1.4,其下部低位潜山是凝析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渤海海域中—浅层中—轻质油的成藏则受控于深层"汇聚脊",深层大型"汇聚脊"是油气的优势运聚方向。渤中凹陷、辽中凹陷、黄河口凹陷以及歧口凹陷的凝析油、轻质油资源潜力大,其斜坡带、凹陷区及低凸起发育多种大型"汇聚脊",而"汇聚脊"之上的中—浅层圈闭,特别是隐蔽型岩性圈闭是中—轻质优质高产油藏的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0.
16Mn钢热变形流变应力模型及晶粒大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变模拟试验装置,在850-1150℃变形温度,0.1-60 s^-1变形速率条件下,16Mn钢单道次压缩试验得到热变形的流变应力模型为a=4.4^e0.158 e^7.22×10^-5T exp(4383/T)形变激活能Q为366 kj/mol,应力指数n为9.56。>900℃出现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应力一应变曲线呈单峰状;<850℃出现动态回复。流变应为a、峰值应为ap、再结晶晶粒大小与Z参数呈线性关系a(c=0.2)=3.67Z^0.098;an=2.9Z^0.11;Dr=1.5.13Z^-0.0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