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1篇
综合类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05篇
矿业工程   14篇
水利工程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鉴于目前对中隔墩变形机制认识仍不统一,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开挖顺序对中隔墩变形机制的影响,并进行了岩体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隔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开挖顺序,中隔墩出现“一边倒”是由南北两侧开挖顺序不对称引起的;F215断层的存在对南侧位移大小有一定影响,但对南侧位移向北影响很小,不可能引起南侧位移向北:中隔墩“一边倒”需要满足一定的刚度和强度条件;中隔墩呈现“一边倒”并不表明其破坏、倒塌的趋势,相反,这种变形方式却表明中隔墩的整体刚度较高,呈弹性表现。研究结果为科学地解释中隔墩变形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高温和循环高温作用后大理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MTS815.03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研究了深圳罗湖建成区F8断裂带大理岩在常温(20℃)至800℃高温下和在100℃~700℃循环高温下(8~9次循环)的应力-应变特性;系统地分析比较了高温和循环高温作用对大理岩的刚度、峰值强度及变形特性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岩石弹性模量降低,强度降低,出现峰值强度时的应变增加;当温度低于400℃的试样宏观上体现出脆性破坏的特征,而加温高于400℃的试样则渐渐体现出了延性破坏特征,峰值强度渐渐变的不明显。对两种试验比较可知:同温下,在循环加高温作用下试样的弹性模量、峰值强度等比只加一次高温要低,而且当加温温度越高时。峰值强度降低越明显。出现延性破坏特征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93.
岩石水化学损伤的机理及量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提出了化学损伤概念,分别运用化学成分分析理论、能量观点、考虑化学操作的破坏力学方法,分析了岩石水化学损伤机理,并探讨了其定量方法。采用水-岩反应的大模式与小模式理论,解释了自然界中岩体的剧烈变形及破坏往往发生在暴雨或人类工程活动时的原因。探讨了岩石水化学损伤定量方法的研究途径,提出并分析了岩石水化学损伤的层次分区性。重点讨论了考虑化学损伤的破坏力学方法,认为此方法可以解释并定量分析水-岩反应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94.
岩石的非线性统一强度准则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Hoek-Brown强度准则在岩石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它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因而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存在不足之处,综合统一强度理论和Hoek-Brown强度准则的优点,提出一个适用于岩石的非线性统一强度准则,这一准则既考虑岩石拉压强度相差较大的特点,又考虑了中间主应力效应及其区间性。Hoek-Brown强度准则和非线性双剪强度准则在π平面上构成了岩石屈服破坏面的内边界和外边界,它们均为所提准则的特例。岩石的非线性统一强度准则,其子午线是非线性的,其参数与Hoek-Brown准则的参数一致,可以用岩石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按Hoek-Brown提出的回归公式得出,完整岩石能够从常规三轴试验数据预测出不同应力角的破坏极限线,与国内4个单位6种岩石20余组岩石真三轴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准则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这一准则也可以推广到岩体或节理化岩体。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为定量确定围岩塑性区半径和给支护锚杆的深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Hoek-Brown破坏准则为极限平衡条件,推求侧压力系数为1.0时圆形硐室理想弹塑性围岩的弹塑性应力和塑性区半径,运用Mohr-Coulomb准则直线拟合Hoek-Brown准则曲线和面积差补方法 ,求取等效的岩体Mohr-Coulomb强度参数后,建立相对塑性区半径随支护力和地质强度指标变化的二元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并与源自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为屈服条件的修正的芬纳公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支护力每增加1.0 MPa,就可确保地质强度指标降低10~20的岩体中不会出现塑性区.在支护力较小和岩体质量较差情况下,采用Hoek-Brown破坏准则推导得出的塑性区半径和修正的芬纳公式计算得出的塑性区半径差别稍大.相对塑性区半径与地质强度指标都呈负乘幂函数关系,随着支护力的增大,塑性区半径随着岩体质量等级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逐渐变缓.建立的相对塑性区半径随地质强度指标和支护力变化的二元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简明,使支护力连续变化,提高了工程实用性.结论 在岩体质量较差情况下,锚杆深度取1.8~3.0倍硐半径为宜.  相似文献   
96.
单轴压缩岩石中缺陷的演化规律及岩石强度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利用自主开发的岩土工程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GeoCAAS,采用混合的Mohr-Coulomb剪切破坏准则与拉应力破坏准则,考虑材料塑性屈服后的软化特性,研究单轴压缩条件下含缺陷岩石的变形特性与强度,探讨缺陷的演化规律及其对岩石宏观力学强度的影响.对于含单个缺陷的岩样,缺陷位置的不同对岩石强度影响较大.边界上的缺陷不但能够决定岩石的最终剪切破坏带的分布,而且还极大地影响岩石的强度;岩石内部的单个缺陷对剪切破坏面的分布影响较大,而对岩石强度却影响较小.对于含多个随机缺陷的岩石,研究了缺陷体积含量与岩石强度的关系.将岩石中缺陷的体积含量近似为岩石的孔隙度,通过不同孔隙度的砂岩的室内单轴压缩试验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室内岩石试验和岩土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强降雨下元磨公路典型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饱和非饱和降雨入渗有限元模拟技术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研究考虑非饱和区强度变化及饱和区渗透力影响的降雨过程边坡稳定性强度折减分析法.将此方法应用于元磨公路K261段典型滑坡体工程边坡,进行降雨过程边坡变形情况及稳定性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强降雨条件下,地表水入渗将直接导致非饱和区范围缩小、压力水头升高及局部暂态饱和区出现;考虑非饱和区强度变化及饱和区渗透力影响,降雨入渗时边坡稳定性将明显下降;现实施的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加固结构对提高工程边坡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边坡稳定程度仍处于较低的安全裕度状态;连续降雨同时存在地震的极端条件,边坡可能再次失稳滑移.加强坡面防渗坡体排水对提高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工程边坡长期稳定,建议在6级工程边坡平台位置局部增设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相似文献   
98.
在降温过程中,硫酸钠溶液溶解度降低,硫酸钠结晶析出。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除硫酸钠结晶外,溶液中的水也结晶析出。溶液在孔隙中的结晶是导致孔隙介质变形与破坏的主要原因。为探明孔隙介质中溶液结晶导致孔隙介质变形与破坏机理,构建了Na_2SO_4+H_2O二元体系在降温结晶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率计算方法。该方法依据Na_2SO_4+H_2O二元体系中各相态的平衡浓度计算各相态在不同温度下的含量,进而根据该温度条件下溶液及晶体体积计算体系的体积变化。计算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计算方法能很好地预测Na_2SO_4+H_2O二元体系在平衡态转化过程中盐胀与冻胀量。此外,在降温冻结过程中,盐胀率远远小于冻胀率;当晶体为Na_2SO_4·7H_2O时,盐胀阶段的体积增长率较小,而冻胀阶段体积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99.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承载特征现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锚杆支护方法在岩体加固工程中应用广泛,锚杆作为支护结构的核心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和耐久性。由于钢材易腐蚀,钢锚杆的耐久性受到质疑。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是一种由树脂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新型加固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用其代替传统钢筋用于边坡加固可以较好地解决锚杆耐久性问题。现场试验采用千斤顶施加拉拔荷载,用锚杆应力计和分布式光纤BOTDR技术测量锚杆应力,研究不同荷载条件下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的承载力特征及分布规律,为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用于永久加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
In this paper, a new neural network is developed to connect FE analysis with the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With this new neural network, the constitutive model of material may be determined from the information of nodal‘s force and displacement. In this methodology, the stage which takes long time to obtain stress and strain by FE analysis is prev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