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13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煤层孔隙裂隙系统的分形描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表明,孔隙煤体是一种分形体,其中的孔隙裂隙分布符合分形分面规律,运用分形何对煤体的孔隙率,比表面积等物理特性进行定量化的描述。这对于研究煤体的物理力学特怀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干冰粉气动破岩的冲击振动危害效应,试验测试了干冰管内气体压力变化和地表的振动速度,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研究了干冰粉气动破岩振动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冰粉气动破岩最大振动速度在11 m时下降至2.5 cm/s以下,是一种振动很小的新型破岩方式;经测量致裂管内压力峰值达到50.85 MPa,计算能量的TNT当量符合萨道夫斯基公式;使用HHT对干冰粉气动破岩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分析,能量在频域上主要分布于0~100 Hz,振动持续时间0.3 s。  相似文献   
53.
利用煤岩变形、破裂过程的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可以预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文章采用VC++6.0开发设计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电磁辐射连续监测软件,根据动态数据交换(DDE)和多线程技术实现了进程、线程间的通信及多信号的实时采集、显示和分析,为煤岩动力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4.
煤体剪切破坏过程电磁辐射与声发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剪切实验台和电磁辐射、声发射接收系统对煤体剪切破坏的电磁辐射、声发射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煤体剪切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和声发射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在加载初期出现较高的强度 ,加载中间阶段有较为平静的区域 ,主破坏发生前又逐渐增强 ,破坏时出现较高的强度 ,破坏后逐渐减弱 ;另一种是随应力增大电磁辐射和声发射持续增强直至破坏 ,破坏后减小 .试验结果与预测冲击矿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的现场测试结果吻合 .  相似文献   
55.
为了有效地预测预报和治理煤岩动力灾害现象 ,在利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和应力耦合规律的基础上 ,研究了煤岩特性对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巷道掘进过程周围煤岩特性如体积弹性模量、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对煤岩内部应力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应力峰值距离煤壁距离随着加载应力和采深的增加是逐渐增大的 ,应力峰值距煤壁距离随着煤岩体积模量、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加是逐渐减小的 ;随巷道两帮煤岩体积模量、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的降低 ,在监测点电磁辐射信号是逐渐减弱的 ,说明一方面是由于煤岩内部变形破裂程度降低即应力集中程度降低 ,另一方面是应力集中区距离监测点越远所致 ,力电耦合计算结果表明 ,通过监测电磁辐射信号的变化规律一方面可以来评价煤岩内部应力集中程度 ,一方面可评价煤岩动力灾害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6.
微震监测技术及其在煤矿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震监测技术是利用煤岩破裂产生的微震信息来研究煤岩结构和稳定性的一种实时、动态、连续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主要包含微震传感器台网优化、微震信号识别及到时拾取、波速模型、微震波形特征、震源定位与成像、震源机制、微震监测预警等。近30 a来,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煤岩破坏过程中的微震波形特征、震源定位、矿震活动性规律、冲击地压微震监测预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煤与瓦斯突出、突水、煤岩水力压裂、井下救援的微震监测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研究结果。然而煤矿微震监测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主要包含如下:煤岩不同破坏类型,特别是流体作用或参与下的微震波形信号特征;高精度的微震信号自动识别和到时自动拾取;基于微震监测的被动成像理论与技术;煤岩动力灾害前兆信息智能感知和多元信息融合监控预警体系;煤岩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与定位成像技术等。同时还应加快发展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微震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57.
注水过程渗流对煤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注水过程中水、气两相介质渗流对煤体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注水过程中的渗流对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和瓦斯气体对煤体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力学效应。分别对注水过程中水区和气区渗流介质的非稳态渗流对煤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气体对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煤体的瓦斯吸附量上升,使煤体膨胀,表现出膨胀应力;水对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低煤体强度、提高煤体塑性和促进裂纹扩展;根据渗流的动态过程,分析了渗流对煤体影响的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58.
通过FLAC^2D模拟了矿山巷道掘进过程中煤岩内部应力场的分布规律;根据提取的模拟计算应力值和煤岩受压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与煤岩内部应力之间的力电耦合关系式,对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辐射模拟计算值在巷道中间高度的电磁辐射信号是最强的;在不同的加载应力下,监测点接收的电磁辐射模拟计算值也有较大的差别,加载应力越大,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越强;监测点接收的电磁辐射模拟计算值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呈幂率关系下降;将应力集中区域看作电磁辐射源区是可行的。研究成果为煤岩灾害动力现象电磁辐射监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9.
瓦斯气体在煤体中的吸附过程及其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恩元  何学秋 《江苏煤炭》1996,(3):17-19,52
对瓦斯气体在煤体中的吸附过程及其动力学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吸附过程除与输入压力、温度和吸附气体种类有关外,还受煤体的渗透率、外载荷、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是吸附、扩散-渗透和解吸并存的动态过程,直到吸附平衡为止。  相似文献   
60.
王恩元  柏发松 《煤矿安全》1996,(11):16-19,38
本文利用QuickBasic语言实现了事故树分析软件的编制。该软件可对事故树(FTA)或成功树(STA)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软件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具有简单直观、使用方便的特点。同时,还利用该软件对淮南谢一矿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