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49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86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悬摆减震原理,结合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的超弹性,研发了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悬摆减震系统(shape memory alloy-suspension pendulum damping system,简称SMA-SPDS).建立了SMA-SPDS的Matlab/Simulink... 相似文献
62.
63.
64.
用石灰,糯米浆,偏高岭土制备了5组石灰灰浆试块,其中以糯米粉熬制成浓度为5%的糯米浆,然后改变偏高岭土掺合料的比例,占比情况分别是12.5%、25%、50%,进行了传统糯米灰浆的力学性能增强以及耐久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偏高岭土掺入量的增加表现出物理力学性能的增强,宏观上很好的说明了掺入偏高岭土能达到增强传统糯米石灰浆的力学性能的效果.在抗冻融循环试验中,制备偏高岭土-糯米石灰浆试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抗冻融循环次数,其中以LS5K50表现在硫酸钠溶液中抗冻性能最佳,最高可达20次冻融循环.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对16组256个粗骨料替代率为50%的双掺矿物料再生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掺量下的粉煤灰和硅粉对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和抗压强度增长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时,各龄期下抗压强度随掺量增加而减小;在粉煤灰和硅粉的掺量均为10%时,对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较为明显,是普通再生混凝土的1.5倍。各矿物掺量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速率整体呈先降后增的趋势,但粉煤灰掺量为30%再掺入硅粉掺量分别为15%、20%较其他掺量下的有所区别,在龄期14 d时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对混掺改性再生混凝土进行研究,为工程实际运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
本文运用矩阵位移方法、经对三榀框架-剪力墙进行弹塑性电算分析及与有关试验比较,说明框剪结构屈服后,剪力墙卸载,框架变形加大,最大剪力层转移,层间剪力明显增加。如不考虑这一影响,将会偏小估计框架的荷载效应。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受力机理,在角柱失效倒塌试验基础上,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连续倒塌仿真分析。考虑到角柱失效倒塌过程中地梁和对角区域的构件几乎没有破坏,建模中只在角柱区域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板;同时考虑到位移加载方式简单而且模型更易收敛,故仿真倒塌全程采用位移控制。通过仿真得到了结构的荷载 位移曲线、框架的位移曲线、钢筋和混凝土应力曲线、破坏形态等,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角柱失效时,框架经历了弹性阶段、塑性铰形成阶段和失效阶段;该仿真能够较好地模拟框架模型连续倒塌的过程,并且能揭示倒塌破坏过程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68.
双肢剪力墙结构弹塑性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3榀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结构试验模型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及与试验结果比较,研究了影响双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和弹塑性发展的一般规律。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都表明,经过延性设计的双肢剪力墙是一种理想的抗震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69.
针对多层框架结构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的鲁棒H∞控制方法。为了使控制方法能相对简单,便用工程应用,将工程中常用的二次型性能指标结合于鲁棒H∞控制系统的分析中,并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减小求解的复杂度。以一个三层框架结构模型为例进行了仿真,并与传统H∞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初步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较好控制效果的条件下具有更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