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3篇
能源动力   21篇
水利工程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胡会军  田正宏  张建春 《钢铁》2003,38(12):20-22
研究分析了影响稀土钢连铸板坯纵裂的多种工艺因素,包括钢中化学成分、结晶器保护渣、结晶器拔热量、二冷水、拉速和中间包过热度等。据此采取了有效措施,彻底消除了稀土钢板坯纵裂。  相似文献   
22.
提出一种基于双GPS的振捣棒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获得GPS精确定位的坐标数据,并将所得坐标数据反馈至单片机.然后在单片机中经过该算法的整合处理,最后得出振捣棒的位置坐标.该简洁,计算简单.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运行高效,能满足准确性和实时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23.
通过研究代建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了一种改善传统代建制激励机制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假设,运用联合确定基数法(即"HU理论"),解决代建制中委托人对代建人绩效考核的难题.通过利益机制促使代建人主动提出符合自身能力的绩效承诺,并积极提高项目管理的绩效,实现委托人与代建人的双赢.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透水模板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的程度,对试验浇筑的混凝土拌合物试件采用微波法测定排水过程结束时由表及里的水胶比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透水模板浇筑混凝土拌合物表层水胶比可降低40%~50%,水胶比减少最明显的区域位于试件浅表层15mm范围内;由于浅层形成滤饼,阻碍了更深部位混凝土渗透排水,故随距离表层深度的增加,水胶比变化变小。研究发现不同透水模板布对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的改善效果存在差异;粉煤灰与减水剂掺量对透水模板使用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5.
通过压汞试验,测试了普通模板与透水模板工艺成型混凝土的孔结构,用体积分形维数揭示了试样距表面不同深度处各自孔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试验获取的材料孔隙率P和相应孔径r的函数关系——lg(1-P)~lg(r/R)曲线均有拐点,显示试样存在大孔和微孔2个无标度区域,可获取不同的体积分形维数;透水模板试样微孔段体积分形维数提高显著、阈值孔径减小且孔结构改善效果由表层到内层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6.
为满足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质量精细化控制要求,研发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压实质量5D(三维位置、时间和质量参数等5维)可视化馈控系统。首先,提出基于AutoCAD/OpenGL的施工期3D快速建模方法,方便施工一线技术人员构建坝体施工单元3D信息模型,可精确表现随仓面施工进度推移而叠加演变的坝体形态,并有效显示施工阶段坝体实体信息;其次,基于仓面实时获取的碾压工艺参数,建立了基于BP-ANN的碾压层压实度计算模型,给出碾压混凝土坝压实质量全仓面智能评价方法,远程3D模型上可实时显示碾压层施工质量数字可视化云图,并形成Web在线碾压质量报告,实时指导施工人员针对欠碾区域及时补碾修复和再评价,实现了智慧施工。研发系统应用于工程实际,验证了其可靠实用性。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连续铸造、连铸连轧、电磁连续铸造和近终形铸造等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探索具有高效节能和部件一体化特点的材料制备新技术是铸造业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
研究分析影响稀土钢连铸板坯纵裂的多种工艺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除了稀土钢板坯纵裂。  相似文献   
29.
针对混凝土振动密实性尚无统一明确的评价指标问题,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振动能量、硬化混凝土孔结构、密度、抗压强度、劈拉强度的变化特性,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了各硬化性能指标评价混凝土密实性的表征优劣性,并探讨了原因机理。结果表明,振动时间仅在振动刚开始阶段影响振动强度,此外振动能量在传播过程并非线性衰减,而在振源附近显著减弱;混凝土孔隙率随振源距增加而增大,但在振源处较高,此外相比孔径分布,振动能量对孔隙率竖向分布影响有限;密度仅在距振源8 cm以内变化明显,而抗压、劈拉强度的空间分布呈波动性;相比其他指标,孔隙率较适合作为密实性评价指标,并可基于新拌物物料特性和振动能量构建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0.
针对常规变态混凝土人工加浆作业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便携式变态混凝土高压喷浆系统,利用手提式喷浆管喷射压力在碾压混凝土内的振冲作用提高浆液注入的分布均匀性。该系统包括液压动力子系统、水泥浆液泵送子系统以及手提式喷浆子系统三部分;三部分协同工作保证了水泥浆加浆高效、定量、可控,有利于形成均质变态混凝土。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明显改善了变态混凝土施工工效和成型质量,有效节省了加浆量,可提升施工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