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7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分析了目前氯气捕消的方法及存在的缺点,介绍捕消剂粉体选择的原则及表面改性的方法。综述氯气捕消剂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湿法、干法、负载法制备氯气捕消剂的研究思路,制备的氯气捕消剂具有除氯效率高、防结块、透气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2.
利用山西吕梁某煤焦油深加工企业生产装置,在不改变现有煤焦油加工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将适量的发生炉煤焦油添加到高温煤焦油原料中进行混合加工。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工艺操作参数,得到的改质沥青、蒽油等产品的技术质量分析指标基本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为发生炉煤焦油或中低温煤焦油的多元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63.
以3%Ni/SAPO-34为催化剂,研究了二苯甲烷、二苯乙烷、苄基苯基醚在氮气或甲烷气氛下的热解反应,反应温度为380~480,℃,初始压力为5~7,MPa,反应时间为1~2,h.结果表明,催化剂能选择性地促进模型化合物中C(芳)—C(烷)及CH2—CH2键的断裂,对脱氢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活性氢向裂解的自由基转移,使自由基加氢;甲烷气氛下模型化合物的热解效果要优于氮气气氛;温度是热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模型化合物热解稳定性顺序不同,二苯甲烷较难裂解,二苯乙烷次之,苄基苯基醚最易裂解.同时也探讨了十氢萘、四氢萘、萘和1-甲基萘对二苯乙烷热解的影响,发现加入供氢溶剂后转化率降低,溶剂对氢解裂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四氢萘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他供氢溶剂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4.
NaHS与NaVO3的反应为栲胶脱硫工艺中的重要步骤。本文在碳酸盐缓冲体系下.对该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进行,在快速反应区,反应速率方程为r=kCNaHSCNaVO3,表观活化能为64.788kJ/mol;在慢速反应区,反应速率方程为R=KCNaHS^1.5 CNaVO3^-0.2,表观活化能为49.141kJ/mol。同时还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推测该反应为一个多步骤的复杂反应.并涉及中间物的生成,生成的悬浮硫具有环状的结构。  相似文献   
65.
从煤直接液化反应机理入手,综述了在过去几十年采用“煤短时液化”的思想研究煤直接液化机理的成果,以及以该思想为基础开发的“煤的高温短时液化”工艺.在上述2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直接液化方法,即“煤的高温快速液化”,并列出了相关实验室实验成果,这些结果将对工业化装置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利用管式反应釜共振反应装置,研究了某焦化厂重苯200℃后馏分的加氢轻质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氢初压等工艺条件对重苯轻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钼酸铵、Ni-Mo催化剂时,均能起到加氢轻质化的效果,其中Ni-Mo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优于钼酸铵。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使用Ni-Mo催化剂、催化剂用量2%3%、氢初压7 MPa、反应温度450℃。  相似文献   
67.
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并对建立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标准与规范提出一些建议。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主要为2~6环多环芳烃PAHs,包括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e]芘类,研究表明芘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并且对神经系统具有毒害作用。石油沥青烟气中臭味组分为含硫和含氮化合物,包括噻吩类和亚砜,同时还含有少量吲哚类含氮恶臭污染物。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烟气抑制技术中吸附型抑烟剂、氧化型抑烟剂和聚合物抑烟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做出评价,此外对石油沥青抑烟剂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8.
煤物理结构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主要从煤物理结构的两相和单相模型以及非共价键作用力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煤物理结构研究的新进展,旨在进一步推动煤结构的研究,提高对它的认识。  相似文献   
69.
对不同溶胀时间、不同溶剂、矿物质、预处理和金属无机盐等实验条件下鑫源低阶烟煤的溶胀行为和溶胀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溶胀率逐渐增大,48 h溶胀基本达到平衡,溶胀特征是典型的slow-climbing-type溶胀;煤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胀率大于单一溶剂中的溶胀率,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率大于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胀率;脱除矿质元素后,煤溶胀率增大;溶胀、酸洗和碱洗使煤溶胀率增大,烘干使煤溶胀率减小;溶胀动力学表明,该煤的溶胀行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THN和吡啶溶剂中的表观活化能均小于20 kJ/mol,这与煤中范德华力的破坏相对应,溶胀机制是由Case-Ⅱ扩散控制的.  相似文献   
70.
采用GJ-2型共振搅拌反应釜,首先研究了一定条件下煤液化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煤液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初始高活性反应阶段,而且煤在该阶段完成了绝大部分液化反应;接着研究了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机理.结果如下:1)在无催化液化条件下,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几乎不参与煤液化反应;2)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氢气能够快速溶解于煤液化溶剂中,因此氢气的溶解过程不是其未有效参与煤液化反应的主要原因;3)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添加高分散性铁系催化剂和助剂硫,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参与了煤液化反应,进而使液化总转化率提高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