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7篇
建筑科学   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提出了一种能保证小跨高比连梁良好抗震性能且施工简单的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属于两端有约束的反对称弯曲深梁,为典型的非伯努利区构件,其承栽能力预计能较好地用国外近年来提出的“压杆-拉杆模型”进行模拟,但如何模拟这类特殊配筋构件,国内外未见先例。本文根据由试验得出的受力规律,尝试建立适用于这类构件受力特点的特殊压杆-拉杆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这一宏观模型取得了较好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22.
末端带直角弯折的梁筋在端节点中的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0个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间层端节点梁柱组合体的静力试验,考察了混凝土强度,水平锚固段相对长度,竖直锚固段相对长度以及侧边保护层相对厚度等因素对该类节点内梁上部纵筋直角弯折锚固端受力性能的影响。其中着重考察了锚固区的损伤及破坏特征,测定了钢筋应变沿锚固段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这类锚固端的特殊锚固机理。  相似文献   
23.
我国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措施的实际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识别强柱弱梁措施的实际抗震控制效果,对影响框架结构梁、柱端抗弯能力及二者相对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严格按中国规范设计出5个不同地震烈度分区的规则平面框架结构,考察了这些结构在采取强柱弱梁措施后其柱、梁之间的实际强度级差系数及其规律,对这些框架进行了多波输入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下,9度区(一级抗震等级)框架形成了抗震性能良好的梁铰机构;而8度区二级抗震等级和7度区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形成了以柱铰为主或柱铰偏多的梁、柱铰混合机构。分析结果揭示出,在现行强柱弱梁措施的调控下,不同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在强震下所形成的塑性耗能机构存在明显差异,并可能导致在抗震安全水平上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4.
算例1、2为8度区(0.2g)16层框架-剪力墙结分别按细长(跨高比为3.6)洞口连梁刚度折减和刚度不折减的方案进行结构设计,然后用拟三维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TS-EPA对该两算例进行动力分析,由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框架-剪力墙中的洞口连梁首先进入屈服后状态,表明洞口连梁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第一线抗震构件;从各结构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和洞口连梁的延性需求来看,对洞口连梁进行刚度折减会给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动力反应带来少许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5.
鉴于带翼缘的剪力墙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而我国设计规范中的剪力墙抗震抗剪承载力公式缺乏国内试验依据,国外已有试验结果又缺少有轴压力带翼缘剪力墙抗震抗剪试验的事实,介绍了作者完成的尺寸较大的一个工字形截面和两个T形截面剪力墙试件的有轴压力的低周交变屈服后抗剪性能试验的主要结果。文中还专门讨论了高长比大的高层建筑中的抗震剪力墙剪跨比不大的理由;并以国内外已有的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我国现行规范剪力墙抗震抗剪承载力公式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6.
从已经得出的框架结构二阶效应规律来看,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用来反映有侧移框架结构P-Δ效应规律的偏心距增大系数法(或称ηs-l0法)不论从力学概念上还是方法上都有待作出根本性改进。本文在阐述了有侧移框架结构中P-Δ效应和P-δ效应的规律后,提出了能同时考虑层效应特征和引起结构侧移弯矩作用下的非弹性曲率增量特征的ηs-l0法改进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证实了改进后的方案能较准确反映框架结构P-Δ效应的真实规律,并与美国规范对应方法以及层增大系数法具有等效性。  相似文献   
27.
抗震结构的破坏准则评述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讨论了现有抗震结构破坏评估准则并指出其不足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深入研究抗震结构破坏准则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两个由短肢墙、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板和梁组成的空间组合体结构模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采取两种不同构造方案共计4个顶层端节点的受力性能、传力机理以及进入节点区梁、墙肢钢筋的实测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肢墙顶层端节点上部钢筋的粘结环境很差,梁端受弯屈服后,随着反复荷载作用,充分受力的负弯矩梁筋极易在节点顶部发生粘结退化甚至粘结失效,这种梁筋粘结明显退化和失效将对组合体的整体抗震性能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短肢墙顶层端节点的传力机理不同于普遍框架柱节点,桁架机构是这类节点的主导传力机构;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短肢墙顶层端节点的构造措施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9.
本文完成了负弯矩钢筋分两批切断的六根足尺约束梁和两根足尺悬臂梁的弯曲破坏试验。通过对各批钢筋延伸长度上应变分布的精确量测,研究了在不同的负弯矩区相对长度下,斜裂缝分布及粘结锚固效应对钢筋分批切断延伸长度的要求,给出了有试验依据的负弯矩钢筋分批切断延伸长度的确定方法。对比表明,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J 10-89规定的方法对负弯矩区相对长度较大的连续梁和悬臂梁偏不安全,建议作相应修正。  相似文献   
30.
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剪力增大系数是保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中国结构设计规范对各抗震等级的剪力增大系数取值作了规定,但却未见有关实际控制效果的研究成果发表。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设计了3个规则空间框架结构算例,分别位于设防烈度7度(0.15g)区、8度(0.20g)区和9度(0.40g)区。对每个算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以不少于90%的梁、柱满足"罕遇地震作用剪力"小于"平均强度抗震抗剪能力"为标准,判断剪力增大系数取值的有效性。当不满足该标准时,调整剪力增大系数取值,直到满足上述标准。结果表明,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对框架梁取用的剪力增大系数有效,可继续使用;框架柱剪力增大系数取值,在一级抗震等级时过大,在二、三级抗震等级时不满足上述标准。建议了两套柱剪力增大系数的取值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