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篇 |
综合类 | 12篇 |
化学工业 | 28篇 |
金属工艺 | 21篇 |
机械仪表 | 11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矿业工程 | 5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28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注射泵和输液泵的计量性能应符合JJFl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的要求,具体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32.
对油藏开采领域而言,快速、准确地识别油水层有利于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率。现有的层位识别方法未能考虑测井数据的序列关系,并且对所有层位进行统一识别,导致物性相近的层位识别易混淆,识别效果存在局限性。针对测井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全连接神经网络(FCNN)的多尺度油水层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RNN建立粗粒度的识别模型,再通过串联FCNN的方式实现更细粒度的层位识别,不仅考虑了测井数据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同时以多尺度方法识别易混淆的层位。解决了测井数据特征提取困难、层位识别率低的问题。本文在真实测井数据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油水层识别效果良好,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3.
随着测井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测井解释技术可以有效辅助人工快速开展储层划分、油水层解释等工作。为了提升储层划分及油水层识别准确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监督学习的多粒度聚类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标准测井曲线及分层结果的学习提取不同分层测井曲线特征,在划分出储层的基础上再进行油水层识别。与已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通过对真实测井曲线进行多种处理,从而融合曲线多层次特征,有利于取得更加准确的分层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测井曲线进行自动分层,提高了曲线自动分层的效率,在真实测井曲线上能够取得较好的分层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34.
在实际勘探中,由于环境、设备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采集的地震数据中有很多丢失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的解释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地震数据的时空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约束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该方法使用内核奇异值分解(KSVD)字典学习算法训练超完备字典作为稀疏变换基,进而利用改进的稀疏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SAMP)完成重建。通过初始稀疏性估计和变步长策略,减少了SAMP中收敛所需的迭代次数。利用真实的地震数据和微电阻率成像数据进行实验,将所提出的方法与压缩感知重建算法进行了比较,不仅提高了重建数据的准确性,而且缩短了执行时间。 相似文献
35.
37.
38.
详细阐述了烟台万华氯碱有限责任公司隔膜碱蒸发工序的全方位改造工作以及采用隔膜法烧碱生产全流程优化控制技术后的效果,汽耗比改造前降低了0.5 t/t(折100%),30%液碱汽耗降至3.0 t/t(折100%),42%液碱汽耗降至3.5 t/t(折100%)。 相似文献
39.
40.
Ti(C,N)-Mo2C-WC-Ni-Go纳米改性金属陶瓷材料的热冲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XRD、SEM进行了纳米改性Ti(C,N)-Mo2C-WC-Ni-Co金属陶瓷材料的相结构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金属陶瓷仍为两相结构,其中陶瓷相呈典型的"芯-壳"结构.在800℃热循环条件下,研究了纳米改性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材料的热冲击裂纹形成与扩展特性,研究表明,相比普通金属陶瓷材料,纳米改性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较好;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表面的孔洞的数量和尺寸也明显增加;裂纹扩展过程中出现了裂纹的偏转、弯曲和桥接现象.初步探讨了热冲击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