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鉴于糯扎渡电站进水口叠梁门分层取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缺乏经验,通过河道天然水温数据统计分析和水库水温分布结构预测,确定了糯扎渡电站进水口叠梁门分层取水设施的运行时段、运行水位、下泄水温的调控目标,并结合电站发电、防洪及航运等多目标水库运行要求,明确了进水口叠梁门分层取水运行方式,为电站投运后叠梁门多层取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鸭蛋蛋清中庆大霉素(GM)残留含量的快速测定与检测模型精度的提高,应用遗传算法(GA)筛选导数同步荧光光谱特征波长,用遗传-支持向量回归(GA-SVR)建立鸭蛋蛋清中GM残留含量的预测模型。首先分析了样本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和确定了本实验研究的波长差Δλ为120nm;然后利用sym5小波的2层分解对一阶导数同步荧光光谱进行去噪处理,并利用GA筛选出了14个荧光特征波长;最后利用GA优化了SVR的径向基核函数(RBF)参数(c,g,p),进而比较了GA-SVR、PLS和MLR 3种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表明,以GA-SVR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83 0和1.149 4mg/L。实验结果表明,GA能有效筛选出鸭蛋蛋清中GM的荧光特征波长和提高GA-SVR模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西维因水解物具有强荧光的特性,提出了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测定鸭肉中西维因的残留含量。通过对样品的二维等高线光谱图分析,发现鸭肉和西维因的特征峰能明显区分开,在西维因-鸭肉体系中两者波峰分别位于300/365 nm和320/460 nm,再利用PLSR法建立鸭肉中西维因残留含量预测模型,其预测集中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预测误差值Prms分别达到0.9883和3.103。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PLSR法可用于鸭肉中西维因残留的测定,具有快速检测和预测精度高等优点,为鸭肉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偶联剂改性蒙脱土(MMT)及其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经熔融插层制备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改性MMT使PP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90%和20%以上:弯曲强度与拉伸断裂应变变化较小.该PP/MMT复合材料的阻隔性提高17%左右.  相似文献   
15.
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集控中心承担的澜沧江流域梯级水库群联合优化运行系统研究获华能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3月28日~29日,华能集团公司2012年科技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公司总工程师艾永平代表公司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会议表彰了2011年度华能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获奖单位,曹培玺在讲话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两类不同条件下生长年Bi4Ge3O12晶体紫外辐照前后的光学透射谱和能量分辨率,研究结果指出:第一类晶体(高温度梯度生长)经紫外辐照后,在480nm透过率有明显下降(20%以上),能量分辩率也明显变差(改变5%以上)。而第二类晶体(低温度梯度生长)经紫外辐照后,其透射谱以及能量分辩率基本不变。从晶体缺陷角度讨论了造成两类不同晶体抗辐照性能存在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肖海斌 《水力发电》2008,34(4):53-55
基于模型试验研究和几年开采实践,分析总结了心滩料场开采对通航的影响,发现水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主要在中枯水期,而经过一个枯水年或一个平水年的水沙作用后,左右两岸及主河槽开采区回淤较好,河势变化不大,两岸无大的冲刷变形.结果表明,骨料开采需保持原来河势和航槽稳定,充分利用景洪心滩河段较好的回淤条件,可在一定程度改善通航条件.  相似文献   
18.
 加载速率效应是岩石材料力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性质。通过对锦屏II级水电站硬脆性大理岩T2b开展单轴抗拉强度特性的加载速率效应试验,获得以下5点试验规律:(1) 在巴西圆盘劈裂试验中,岩样的破坏过程基本可以归纳为应力集中区出现、应力集中区扩展、破坏面形成和岩样破坏4个阶段;(2) 岩样的峰值抗拉强度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呈对数增大;(3) 应力峰值对应的平均垂直应变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平均侧向应变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减小;(4) 对岩样电镜扫描图进行断口学分析表明,在较低的加载速率(0.000 255 MPa/s)下,岩样的破坏面中张拉破坏区域(即镜面区)所占的比例较大,剪切破坏区域(即锯齿区)所占的比例较小,且锯齿区分布均匀规则,而在较高的加载速率(2.55 MPa/s)下,岩样的断口中镜面区比例较小,锯齿区所占的比例较大,且锯齿区剪切脆断痕迹明显;(5) 在0.000 255 MPa/s的加载速率下,岩样一般劈裂成2块,岩石破坏所消耗的能量较小,而在2.55 MPa/s的加载速率下,岩样破碎成多块,岩样破坏所消耗的能量较大。本文通过宏细观两方面的分析,并引入断口形貌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了硬脆性岩石力学特性加载速率效应的试验特征和内在机制,为岩石破坏机制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